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2019-10-21李梁

中国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思政课高等教育

李梁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设计应考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标高与标低以及结构与过程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政课;教育目标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的逻辑理路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高等教育更崇高的使命。使命是人们对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使命呼唤担当。任何教育机构不论其性质、功能、规模,都应当有自己的使命,并在明确使命的基础上确定其目标、目的和任务。从教育逻辑学的视角,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实现使命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同时也是对目的的标定。高校目标体系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层次构成。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教育过程的长期目标。教育目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标准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坚守培养人才的使命”和“对国家负责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且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指明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目标的逻辑指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办学质量,这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而提高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由现代大学的使命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水平,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必须变革的时代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其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必须做好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标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新时代思政课教育目标设计的逻辑思考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高校的基本工作是课程与教学,课程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蓝图。教学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最终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首先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教育目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目标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从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的逻辑关系来说,课程目标是具体的,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但对教学目标来说,它又是具有概括性的,是抽象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的外显行为目标,而课程目标则是一种内隐的行为目标,通过教学实施,课程目标才能从可能转化为现实。因而,在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上,应概括性地表达课程目标,尽可能具体、精确地描述教学目标。

例如,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上“概论”的课程目标,属于抽象和概括的范畴。“概论”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具体到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逻辑方式呈现。有鉴于此,“概论”课程目标之一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哪兩大理论成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等具体化的语料。同时要将这些目标以行为化的目标程度陈述出来,如“请简述......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请回答......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说明......的历史地位”等。因此,课程目标的设计应是抽象的,过于具体细致往往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制约作用,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其次是教育目标的标高与标低的问题。教育目标设计究竟以最高目标为准,还是以最低目标为准?一般认为,课程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预期结果,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应以最高目标为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为“重要阵地”“主干渠道”“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意味着其定位于最高目标。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是不是也定在最高目标呢?国内中小学教育实施新课程后,制定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个不同的目标,而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三维一体的目标体系结构。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目标的设计无法以最高或最低目标的机械方式来划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教育,即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紧密结合是其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关乎信仰体系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价值观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其教学目标是一个由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培育构成的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反映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再次是教学目标的结构与过程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学生只有“深刻领会”了“四个选择”,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进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教学预期的目标。这个目标所呈现的结构方式反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三个方面:第一,教师

把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信息作用于学生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其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内容构成的变化,这属于认知方面的效果认知;第二,作用于学生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这属于心理和态度方面的效果,即对社会主导价值的内化与维护;第三,这些变化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上的效果,即社会行为范式或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一、二个方面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内化”,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第三个方面是我们一般讲的“外化”,即学生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的不同阶段,或者说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结构和过程,表达了教师和学生是否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所以可以成为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它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同时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最高和最低是相对的。问题是不应只有一种层次的目标,而应构成教育目标结构,这样才能对课程实施起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无论从哪方面来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我们务必要保证目标的体系化和结构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眭依凡.大学的使命及其守护[J].教育研究,2011(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5]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思政课高等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