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的集中管控

2019-10-21邓东伟马良

理财·财经版 2019年10期

邓东伟 马良

摘 要:本文从国内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现状出发,引入备品备件创新管理理念,提出了基建零移交、基建生产一体化和联合储备等新的备品备件管理思路,并提出了构建联合储备的建议。

关键词:备品备件;联合储备;定额储备

目前,国内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加速推进,外部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来传统的备品备件管理模式已无法与当前发电企业自身需要和外部发展形势相适应,因此,学习并采用新的备品备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成为发电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内电力企业纷纷围绕成本管控加大管理力度,发电企业对备品备件管理也更加重视,有效盘活现有库存、进一步提高备品备件的周转率已迫在眉睫。

一、国内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燃煤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1)我国部分区域出现电力供应过剩,机组处于半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频现,设备运行故障率下降,即使某台发电设备发生故障也可以由其他发电机组替代发电,并开展维修;(2)当发电企业有备品备件采购需求时,制造商能够快速供货;

(3)国内拥有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备品备件的制造加工周期缩短,可以满足使用期限;(4)较多的工业设备与电力设备实现通用,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化运用,在发电企业有备品备件使用需求时,市场能较快响应;(5)国内发电集团间、发电企业之间沟通联系越发密切,为相互借用调配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基于上述国内备品备件呈现的新特点,越来越多的发电集团(发电企业)通过对内部的备品备件实施集中采购管理,已初步化解了以前发电企业储备备品备件不足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库存紧张,提高了备品备件的利用率,减少了营运资金的占用。

二、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创新理念

面对发电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为尽快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中“重生产、轻成本”的保守理念,彻底放弃“库存储备就是把备品备件简单堆放起来”的错误想法,发电企业急需同区域内其他发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发电企业开展合作。结合发电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笔者建议可通过下述三种模式优化完善备品备件管理,即对于正在建设的发电企业的备品备件可采用基建零移交和基建生产一体化的方式,对于已投产运行的发电企业的备品备件可以采用联合储备的方式,具体如下。

(一)基建零移交

发电企业从建设期转入运行时的存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基建招标时,发电企业以较低价格主动采购的具有一定年限的生产备件;另一部分为随机备品备件,包括设备供货范围内用于安装调试的备品备件。制造企业通常为了提高销量,会在初始阶段提供大量冗余的备品备件,而在实际安装调试过程中仅使用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在基建最终完工后,库存中剩下大量未使用的备品备件,并且在以后的日常生产维护中很难用上。此外,发电企业由于难以提前了解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所以提前主动采购的备品备件在发电机组投入运营后也难以用到,从而会出现备品备件积压的现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备品备件库存量多于发电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量的情况。

而“备品备件零移交”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一是要求合作的制造企业尽量减少随机备品备件,只提供安装调试期内所需的备品備件;二是要求发电企业在建设期采购备品备件时需科学安排,并严格按照备品备件定额进行采购。本文中提到的“零移交”并不是绝对的“零移交”,在发电企业建设完成后没有使用的备品备件,也应当进行移交。

(二)基建生产一体化

跟随主设备一起采购的备品备件的价格,往往会低于后续生产运营时单独采购的价格。为了节省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的采购成本,可引入“基建生产一体化”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在建设期设备招标时只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安装调试所需的备品备件,不再采购运营期的备品备件,只要求供应商单位提供运营期的备品备件清单及报价,并将该信息作为编制储备定额和后续采购的依据。

(三)联合储备

在发电企业实际工作中,备品备件管理往往与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方式密切相关。检修方式一般分为计划和非计划检修。在计划维修中,由于相关备品备件的需求数量可提前预测计划,所以发电企业可以根据检修计划提前采购相关备品备件,实现无库存的精细化管理。对于非计划检修,可将备品备件分成关键部件和非关键部件。关键部件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若不能及时提供,将会给发电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非关键部件则不会严重影响发电企业设备的运行,但若发电企业的非关键部件库存较多,就会导致发电企业总库存偏高。因此,针对非计划维修的备品备件,特别是关键件,需要在发电企业内部乃至发电企业间建立一种备品备件的联合储备模式。该模式以减少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的资金占用为目标,强调各方共同管理库存,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1.供应商参与的联合储备

该储备方式提倡发电企业和有关备品备件供应商构建一定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供应商拥有备品备件的所有权并负责管理库存。通过联合储备,供应商与各发电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得到了加强,供应商能够获得发电企业更为准确的需求信息,增强供货的可靠性,同时发电企业可以有效较少流动资金占用量,避免备品备件积压。

2.集团内虚拟联合储备

企业内发电企业虚拟联合储备适用于发电企业之间距离较近且企业对备品备件管理缺乏统一的组织、调度的情形。在该模式下,由于实体的仓库并不存在,共享的备品备件仍保管在各发电企业的仓库,备品备件的所有权分属各个发电企业,并借助ERP系统获取企业内部的“虚拟仓库”信息。该储备模式下备品备件的共享方式和范围由各发电企业商议决定,通常可借用或购买其他发电企业仓库中的备品备件。上述模式适用于使用频次低同时价格高的重要备

品备件。

3.集团内实体联合储备

该储备方式采用地址优化的思想,选取合适的地点建立企业内部各发电企业联合储备的实体仓库,备品备件的所有权归所有发电企业。企业内实体联合储备适用于发电企业之间距离较远且集团对备品备件管理有统一的组织、调度的情形。该模式下用于储备的备品备件通常用量低、价格高,且运输费低于订货费和库存费。发电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一个或多个联合储备中心。

4.集团间的联合储备

发电企业在发电机组发生故障后互相借用调配备件是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对于企业内较少的机型,可同其他外部发电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企业间同类型机组备品备件的联合储备。发电企业应主动同周边同型机组发电企业开展联储合作,建立多渠道、多层级的备品备件供应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中,要科学权衡这四种联合储备模式的适用范围、运行机理和投入成本,选取一种或多種储备模式,以构建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联合储备机制。

三、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保障措施

各发电企业应在自愿公平、互利互惠的原则下,结合发电企业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联合储备方法,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合作单位或公司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而参与联合储备的各单位,应建立相关数据库,积极主动沟通各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的库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一)提高对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重要性的认识

上文也提及,为能够有效减少发电企业备品备件的库存,同时兼顾发电企业对重要备品备件的实际需求,发电企业开展备品备件联合储备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这就需要发电企业认识到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重要性。

(二)发电企业应制定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管理的相关办法,搭建联合储备的运行机制

发电企业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管理不同于普通备品备件的管理,对备品备件的管理更加严格,发电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明确。

(三)发电企业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发电企业和有关备品备件供应商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建立比较完备的交易协议细则,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库存信息共享,同时也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四)搭建联合储备管理的信息数据系统

搭建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有关发电企业和单位可以进行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备品备件管理本身比较复杂,涉及采购、财务、库存、检修等多个部门和环节,建立统一高效的联合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发电企业在备品备件管理上的绩效评价,还可以开展有效监督。

(五)明确联合储备参与单位的职责和分工

联合储备能得到有效运行,核心是有一个强有力的牵头单位,同时有一套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构建联合储备时,需要明确牵头负责单位,制定详细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志远.电力企业备品备件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

[2]师磊.浅谈电厂备品备件物资管理[J].电力勘测设计,2015(6).

[3]夏冬梅.机电设备配件管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能源与节能,2014(12).

[4]黎智强.浅论企业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策略[J].装备制造技术,2009(6).

[5]张淼.电厂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