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9-10-21邹红霞杜静文郭艳
邹红霞 杜静文 郭艳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选择本院儿科治疗的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选择本院儿科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科学融入儿科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疾病患儿;应用效果
引言
因为儿科患者接受问诊时表达能力等的限制,提供的反馈信息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所以患儿的护理更加重要。加上随着医疗改革和人们法律意识的的不断深入和增强,家长对患儿的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因此不断出现,使儿科护理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患儿的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100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发热是患儿所患疾病的主要类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1.4)岁;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宣教疾病。主要为患儿预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诊疗过程中的检查和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医院对这类疾病治疗的实力和成效;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的体征和可能出现的症状;(2)允许患儿母亲及其他亲属陪护,让父母照顾孩子日常需要,消除陌生环境、人员给患儿带来的紧张恐惧心理。(3)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说话声音要轻柔、温和,语速要慢,面带微笑,用亲切美好的语言与患儿交流;时常轻拍、抚摸、搂抱患儿,使其获得安全感,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4)通过和患儿玩耍、做游戏、讲故事,消除患儿恐惧和陌生心理。(5)随时观察患儿在院期间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对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干预,比如用画册、玩具、食品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6)鼓励患儿与其它患儿交往,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心理感受,对患儿积极的情绪、行为给予鼓励,培养和增强其自信心,使患儿在院期间心情愉悦。(7)对内向、胆怯患儿,医护及父母随时陪伴、安抚孩子,确保患儿烦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消除及宣泄。(8)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用乐观、鼓励的语言说明疾病的干预后恢复良好的情况,消除其担忧心理;用委婉的话语安慰干预后恢复效果不良的患儿家长,尤其是对于患慢性病的儿童,使其家长了解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其生存质量进行维持已经大有可能;应尽可能在诊疗中减轻患者痛苦,使其侵袭性检查成功率得以提升。心理护理可使患儿依从治疗的情况得到改善,并提升了其对信息的反馈能力。另外还要求进行心理护理的医护人员端庄整洁、和蔼可亲、温和大方,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使用浅显的语言和合理的措施转移其注意力,防止其诊疗中反抗。
1.3观察指标
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共包含20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5分,总分100分。其中,>80分即“十分满意”,60~80分即“满意”,<60分即“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6.134,P=0.013),见表1
3討论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不成熟,控制能力及认知能力低,其行为及心理受主观支配程度较大。患儿在院期间,因面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及环境改变,加上在院期间的医疗操作所带来的疼痛刺激,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出现哭闹、挣扎、拒绝治疗、打骂医护人员等一系列的过激行为。这些负性情绪及不良行为不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而且严重影响患儿康复。。另外有的患儿因恐惧疼痛和苦味等反抗检查和治疗,有的患儿家长因过分紧张孩子的病情,加上受不良思想的侵袭,苛刻的要求医护人员,对正常的治疗现象出现过激的反应,甚至在送医之前或在院治疗过程中运用一些民间方法为患者自行治疗,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针对患儿常见疾病,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宣教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充分重视,以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负性情绪对护理工作及患儿疾病康复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调动患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克服负面心理;纠正患儿对护士的不正确认知,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敌意。本文结果显示,心理护理明显消减了在院患儿的心理障碍及心理阴影,减轻了在院患儿的负性情绪及不良行为,提高了患儿的治疗配合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及临床治疗,患儿身心均得到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嵋.预见性心理护理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临床护理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242.
[2]王晓娟.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176-177.
[3]郭固芬.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261+264.
[4]王晓燕.以心理护理提高儿科常见疾病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7,25(18):1678-1679.
[5]石岩.刘平.心理护理对儿科监护室儿童及家长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06):57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