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应用于鼻内镜NBI检查前的价值评价

2019-10-21刘怡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鼻内镜

刘怡

【摘 要】目的:分析于鼻内镜检查(NBI)前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所具有的价值。方法:2016.1~2018.12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我院挑选150例需实施鼻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50例,1组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2组应用收缩剂、3组不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对比三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结果:与1组作比较,2组与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均较长,1组与2组与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应用于鼻内镜检查前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鼻内镜;检查前

【中图分类号】R765.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21-01

临床中,对鼻咽喉部疾病实施诊断时,多采用鼻内镜实施诊断检查,多采用窄带内镜(NBI),具有视野广、直观性强、多角度等特点,属于一种常用诊断性操作。近几年来,鼻咽喉疾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为了保证鼻咽镜检查能够顺利实施,减少不适感,多应用表面剂麻醉和收缩剂麻醉。由于表面麻醉和收缩方法易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所以在鼻内镜检查过程中是否需在常用表面麻醉剂的同时应用收缩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1~2018.12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我院挑选150例需实施鼻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50例。1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60岁、年龄平均为(41.5±12.8)岁;2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年龄平均为(41.8±1.3)岁;3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年龄平均为(41.9±1.2)岁。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组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2组应用收缩剂、3组不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其中麻醉剂主要指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收缩剂主要指浓度为1%的麻黄碱。

通常情况下,由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积极采取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与患者展开沟通,为患者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检查环境,对患者的紧张心理予以充分缓解,结合患者的认知能力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沟通措施,促使患者充分了解到鼻内镜(NBI)检查实施的意义、方法和安全性;(2)实施检查前,指导患者做呼吸练习,从而减轻不适应症状;(3)常规检查易导致麻醉反应,比如憋气感、异物感等,需叮嘱患者禁饮禁食。

1.3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评分。评价指标可分为疼痛评分、咽放射评分、恶心评分,未出现不适反应症状时记0分,轻度出现不适反应症状时记1到4分;中度出现不适反应症状时记5到7分;重度出现不适反应症状时记8到10分[1]。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论文中,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c2检验。

2 结果

与1组作比较,2组与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均较优,1组与2组与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现如今,对鼻咽喉部疾病实施治疗时,多采用鼻内镜实施诊断检查,多采用窄带内镜(NBI),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鼻咽癌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最为常见。实施鼻内镜检查时,为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多采用麻醉和镇静,其方式可分为雾化吸入法与喉气管喷雾法。采用利多卡因以喉气管喷雾法实施麻醉时,其优点可表现为作用持久、起效快以及穿透力强,当时存在苦味刺激,易导致产生呕吐反应,最终对麻醉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积极提升鼻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通常情况下,鼻咽喉部位检查时,鼻内镜直径越小则对患者产生的物理刺激也就越小,患者只单纯实施插管检查未实施其他治疗和手术的方法。过去在检查前多应用常规操作,比如黏膜表面麻醉[3]。若患者为鼻腔内下鼻甲水肿,在实施检查前则应用浓度为1%的麻黄碱对鼻粘膜予以收缩,继而缓解鼻腔水肿[4]。为此,在保证检查通过率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不运用表面麻醉剂成为了提升患者舒适度且缓解麻醉后持续影响的关键性措施[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获知,与1组作比较,2组与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均较优,其中1组的检查时间为(22.6±6.4)min,2组与3组的检查时间分别为(27.9±6.9)min、(28.4±7.3)min。

综上所述,将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应用于鼻内镜检查前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华萍,何清泉,宋锦文,等.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鼻内镜检查前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128-130.

[2]胡旭红.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小剂量丙泊酚联合应用对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71-4373.

[3]姜华,郭玉娜.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01):28-31.

[4]孫军.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08):935-936.

[5]程向荣,王秋萍,周玫,等.复方利多卡因在鼻内镜手术后换药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05):355-357+360.

猜你喜欢

鼻内镜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对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