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晋商大院的忠义文化

2019-10-21张巧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明清信义晋商

张巧

摘 要:晋商是明清时期兴起的山西商帮的简称,素以忠义著称。并且将关羽视为忠义的代表,现如今山西境内仍然能看到许现存的关帝庙,是人们对忠义精神的尊崇。商人重利是人们对商人普遍看法,但是作为山西商人,在追求子孙昌盛,商业繁荣之时,忠义之心永远摆在利益的首位。这些从现存的晋商大院一些匾额,对联中可以看到。

关键词:明清;曹家大院;晋商;信义

一、引言

自古以来,以利为先、奸诈、狡猾是人们对商人的固有印象。商人长期以来被冠以见利忘义、满身铜臭、无奸不商、精于算计、精打细算等形象。并且,在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士农工商是人们固有的等级观念,商人被其他阶级视为最下等的阶层,从商是人们迫于生活压力无路可走的选择,甚至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描述。但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晋商,改变了人们对商人的看法,他们以义为利,做人做事以利为先,从而使商业扩展至全国。他们这种忠义精神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二、诚信发家

明末清初,曹家发迹于曹三喜在东北三座塔村种植蔬菜及大豆。其后开始养猪、酿酒、卖豆腐,开店铺,经过多年努力,曹氏在关外不断扩展。清军入关后,抓住机遇在关内发展,并且在原籍太谷设号,后其商业不断扩大。曾有俗语说: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店。可见当时曹家生意的繁荣程度。晋南的申家大院也有同样的规模,当时在潞州府地区流传着出门不住旁家店。晋商的发家起源于忠义诚信二字,至今仍流传着一个小故事:一位山西商人在行商途中遇到一位老者让他帮忙看管一下自己的三块金砖,老者有急事需要外出,许多天过去了这位商人一直在原地等待着老者回来拿自己的金砖,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并且在其去世时嘱咐自己的后代如果将来有人来寻找这三块金砖,一定原物奉还。故事的真假无从去考证,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晋商这种诚信精神的推崇。商业兴起离不开信义二字,如果一个商人不讲信义,不可能将生意做大做远。

三、家规族规

曹家大院东院大门联:“忠孝两字传家宝;诗书万卷教子孙。”寓意子孙后代牢记忠义两字,以义为先,不要忘记商业发展背后的义字支撑。以及家训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光绪年间,“三多堂”又增填了“承仁堂”、“承义堂”、“承志堂”、曹培义、曹培智(第十九代),曹中美(第二十代),曹克讓(第二十一代)。从曹家对其后世子孙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子孙拥有仁义品格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儒商这一特殊的商人团体对于自身及后代立德、立言、立行等美好品格的养成。

申家大院中在申家以前南面的当铺中陈列着申家的祖训、族规等。从立人品、敬亲长、睦族党、慎交游,忌软簿、戒淫博 、守耕读、务勤俭等祖训中可以看出申家始祖告诫申家后人修德、修身和修家,要勤劳节俭、安心务农读书,紧守耕读传家的思想。族规: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等十则族规。在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品格修养等各方面规范子孙言行,要勤劳俭朴,恭敬有礼,宽恕待人。敬重祖先、友爱同族、戒骄戒躁、严守祖训、重义轻利、不骄奢淫逸、不嫌穷爱富、不贪慕虚荣、不重钱财,不沉迷于各种珍玩字画守礼实体等。晋商向来以义为利,以义为先,不做见利忘义之人,这与山西长期以来信奉关公有关。

四、关公庙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晋南解州常平村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以忠义、诚信、义不负心被 人们所牢记,历年来备受后人推崇,并成为封建社会君王将相、士农工商顶礼膜拜的英雄人物。在其去世后被人们尊称为“关公”。在清代被尊为武圣,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晋商对关公的崇拜缘起于关公对于刘备的信义,自关羽与刘备和张飞在桃园结义后,便将其二人视为自己的亲人。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美女佳肴都不足以让其放弃心中的信义。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不远千里万里、一刀一骑、过五关斩六将,不惧沿途阻碍与艰难,只为心中的道义,这是山西商人最为珍惜的忠义精神。此外,关公在民间被人们当作武财神,尊为保护商贾之神,关公善于理财,发明了元首储存的快寄方法,敬奉关公也是期望财源广进,关老爷庙前的一炷香被商人视为头彩。山西历史上曾建有各类关庙近3 万座,几乎遍布山西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山西仍现存关帝庙 1036座。自古商人都是背井离乡、远走外地,路途的艰难险阻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体会,并且明清时期土匪、强盗在山野小道上拦路抢劫时有发生,关羽的勇猛可以使他们的旅程得到庇佑,保证路程平安。关羽也是远离家乡的商人思乡的寄托,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便取出关公排位,烧香祭天,希望能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带给远方的亲人。

五、忧国忧民

山西商人的忠义精神体现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解囊,为国家尽忠。1900年慈禧与光绪从德胜门逃离北京,在此次逃亡的485天时间中,在山西境内渡过53天,受到晋商的隆重接待。例如祁县乔家贾继英在为慈禧逃亡筹集饷银的大会中带头捐银3000两;高钰也自行承担迎接慈禧大驾花费的钱财。晋中的曹家也曾帮助慈禧渡过难关:在现今三多堂中存放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的金火车头钟,是法国进贡给皇室的贡品,上面镶着时钟、晴雨表,上好发条可以沿轨道行驶,属于国宝级藏品。是慈禧赐给曹家做为抵借西逃时的借款。此外在慈禧西逃期间也有许多晋商慷慨解囊,为慈禧出钱出力。山西晋商的忠义还体现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为受灾百姓捐钱捐物,将仁义诚信精神发扬光大。

六、小结

在义利面前,或许许多商人会选择利而抛弃义。但是商人于利不是绝对的等量关系,在明清时期的晋商心中,忠义精神是永远刻于骨子里的信仰,他们视义为利,在面临义与利的抉择时,谨守内心,舍利取义。他们的义不局限于个人小义,而是着眼于家国大义,因此他们可以在明清时期商人众多的名利场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当前我国许多从事商业的人们学习借鉴,注重产品质量,以百姓利益为先。

参考文献

[1]陕劲松,慈禧西溃,晋商得利,文史月刊,2010(05)

[2]张奎胜,关公文化是晋商精神之魂,发展导报,2014(08)

[3]马军鹏,太谷县北洗曹宅建筑形态及审美分析,太原理工大学,2003(04)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明清信义晋商
信义兄弟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
晋商:互联网助推晋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