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

2019-10-21吴锐李沚箬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秩序光线

吴锐 李沚箬

摘 要:路易斯·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建筑空间构成体现了20世纪建筑的空间演变历程,他注重灵感,善于运用光线和空间,纯朴的材质,他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从功能出发,应关注空间中人的活动特点。

关键词:建筑空间;秩序;光线

本文主要是将路易斯·康的作品从空间构成的视点加以分析,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与表现,然后,将20世纪一些巨匠的空间构成与路易斯·康空间构成作比较,尝试让每个作品都浮现出它自身的特性。以此对建筑的空间构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均质空间的概念:两个水平面所限定的空间,其垂直面都是透明的玻璃,从内外都能看出平滑的水平面相分离的无柱空间。日本的建筑和景观不追求360度的观感,不要求透视,甚至只要求正面美观。京都的庭院,如果将它拍张照,一比一贴在墙上,我们会发现,和我们在现场看到的一模一样。与日本的建筑不同,欧洲的传统建筑被称为“墙的建筑”。水平方向上厚重的墙体构造明显表现出空间的向内侧封闭,而在垂直方向上则可能比较自由。路易斯·康的创造初期就选用了该构成方法。简单来说,该结构简洁、清晰,在一个规矩的几何体中划分成一些不同的功能区,并且强调的是能夠从左向右看透整个水平面。

路易斯·康在耶鲁大学艺术馆的作品不同于之前,他在内部使用了很多纯形态的东西。柱子的排列在空间中也是很重要的要素,通过柱子来限定空间的轮廓。同时,墙面的过渡也相当重要,现代建筑的大门都相当的醒目与夸张,但是谨慎、有节制的入口大厅在他的作品中甚至让人不知道从何处进入。

空间单元的分离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从菲罗斯特住宅的平面草图中我们能看到起居室和卧室分离出来,将正方形的空间单元以间隔120度的幅度布置。前期是以动态的构图来布置,到了后期,以静态构图来布局空间单元也变得多了起来。之后,路易斯·康又想出了双重网格这种方法,单纯的系统配合静态的构图,使各个空间单元能够独立。通过书中的论坛回顾报社大楼的轴测图,在长边的立面上可以看到墙面停止在梁的下端,使梁从墙体上分离出来。塔是并置秩序最工整的表达,从整体结构框架到最细微的填充墙砌筑都精确的区分了两个主体使用空间和中间服务空间。

上面讲述了空间单元的分离,接下来又从反面描述了其统一。由统治型的空间统一中心最多的实例是克莱弗住宅,这是路易斯·康设计生涯晚期一座十分具有实验性质的房子,建筑只有一层,占地1700平方英尺,围绕着中央起居空间建造而成,天花板由6片轻微倾斜的金字塔型屋顶组成。或许它会给人一种网格多余的网格。比较空间与结构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来体现他们的空间设计理念与风格,但是,可能对于为何路易斯·康在每个房间中设立单独的结构体系,而非均匀柱网贯穿整个建筑这问题而未得到解决。

单中心平面与多中心平面——即使有了新的想法,使用新的方法也未必能生成新的构成。将路易斯·康的第一惟一神教派教堂与赖特的教堂进行比较,虽然从结构上看似是差不多的,但是建筑师的创作过程的想法却是不同的,前者是以中心向外同心圆式扩展空间的模式,从而进行发散,而后者是将教堂和教室分成两个体块,教堂中分为9块,中间是主教堂,两个体块的中心通过一个通道相连接,从书中的轴测图来看,整个结构形成了H形。此外,光线的运用和墙体的升起也是值得关注的一处。路易斯·康更注重于对角线式的采光,通过将十字部分降低和将四角翘起来使得光线流进室内,我觉得更有利于光的发散和聚集。

向心的构成与偏心的构成——建筑的主要轴线与城市主要的左右对称线相一致,体现了强烈的对称性,但同时也会使得建筑的外形变得弱化。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一些标志建筑,在封建时期,为了强调权力和地位,会将最高统治者的建筑建设的很突出和对称,来象征其地位。而剩余三座城市的建筑都只是在绿化上形成了对称,建筑上的对称性却并不强烈,我觉得这也与该所城市的人文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将阿尔托的结构与路易斯·康进行了比较。前者的最大特色是利用波浪曲面与扇形的两种结构。而路易斯·康则由初期的非对称构成到后来的对称性强烈的向心构成。很多建筑师避免单一的简单结构,而路易斯·康则坚决的确定了整体的中心。

功能的排列与形式的排列——将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空间排列进行了对比,以瑞士学生会馆与布瑞安毛厄大学女生宿舍为例,其创造空间的方法分别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路易斯·康对于正方形平面做了很多的理解,柯布西耶可能在该形状上更注重于功能的作用。从布瑞安毛厄大学女生宿舍的轴测图来看,明显的三个正方形相连接,从中分割不同的功能体块,结构明了、简洁。将20世纪60年代后之后的路易斯·康的作品与其他建筑师的作品相比较,因此,会产生一种时代前后交错的现象,各章配有的两个以上的轴测图,使人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空间构成。

由路易斯·康一生的建筑作品,分析其建筑结构的演变与变化,也就是我们伴随着他的思路来思考下去,可是,他的思想也有重复与局限的时候,使得我这种小白也难以深刻理解,但是,将路易斯·康混混沌沌的思想进行块状的整理,能更加清晰的了解路易斯·康的想法与理念。

我想用路易斯·康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像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

基金项目:黄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徽州文化类)一般项目:BIM技术支持下徽州古建筑院落空间尺度研究 项目编号 2018xhwh025

参考文献

[1]任艳,江滨.路易斯·康:承前启后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J].中国勘察设计,2018(10):62-69.

[2]何勇强,申绍杰.“四要素”视角下的路易斯·康作品再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8(08):45-46.

[3]廖跃春.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研究[J].设计,2018(03):86-87.

[4]白梅,武云锋,张洵.路易斯·Ⅰ·康文章“纪念性”解读[J].山西建筑,2018,44(04):6-8.

[5]李雁颀.从几何学角度分析路易斯康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83-84.

[6].寻找 读《路易斯·康:在建筑的王国中》[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7(11):131.

[7]纪圣霖.路易斯·康建筑中的敬畏[J].建筑与文化,2017(05):109-110.

[8]王哲星.路易斯·康的建筑表现逻辑[J].门窗,2016(10):215.

[9]陈镌.区分的艺术——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细部[J].新建筑,2015(02):94-98.

[10]黄奕迅.从路易斯·康的建筑中体会诗学空间[J].重庆建筑,2014,13(11):20-22.

作者简介:

吴锐(1986.01.03),男,汉,安徽黄山,助教,研究生,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黄山学院,安徽省黄山市,245021。李沚箬,女,汉,黄山学院18级建筑学学生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秩序光线
秩序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光线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乱也是一种秩序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