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鼻炎颗粒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远期复发的影响

2019-10-21刘俞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刘俞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通窍鼻炎颗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流脓涕、鼻塞及头闷痛等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随访12个月实验组疾病复发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的复发率(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通窍鼻炎合理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可有效预防疾病远期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通窍鼻炎颗粒;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远期复发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47-01

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在临床中常见,针对这一疾病,临床中常采取抗炎、抗感染及手术治疗的方法,然而无论是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且治疗后患者疾病复发率也较高[1]。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医将疾病纳入“鼻渊”、“鼻痔”的范畴,病因为肺脏热邪上犯及湿热内蕴,为此中医提倡疏风化邪、清热化湿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推广使用通窍鼻炎颗粒这一纯中药制剂。本研究中,探讨了采用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远期复发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鼻腔疾病及鼻部肿瘤疾病的患者。(2)过敏性嗅觉丧失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3)耐受力差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40例,其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3岁,年龄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41.8±2.3)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0.9±2.5)岁。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应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将患者鼻腔内钩突、息肉切除,并清除掉不可逆的组织,开放病变鼻窦。手术操作完成后,止血方法采取藻酸钙敷料进行填塞,在48h后若观察无出血情况可将敷料取出。

在术后,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的处理,具体操作如下: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静脉推注蝮蛇血凝酶以充分的止血,并为患者使用喹诺酮、青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与预防感染的发生,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及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在术后3d为患者口服泼尼松,药用剂量为25mg/次,1次/d。连续用药一周;为患者采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喷鼻,剂量为2喷/次,2次/d,持续使用2个月。

实验组术后处理操作同对照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术后口服1d泼尼松后,不给予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喷雾剂,而是替换为使用中药制剂通窍鼻炎颗粒(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10980073,规格2g*9袋),口服用药,药用剂量为2g/袋,3次/d,持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估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具体包括流脓涕、鼻塞、头闷痛、嗅觉不灵、耳胀痛五项,各项症候依据症状轻重记为0、2、4、6分。(2)对两组患者均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2.2 疾病复发

随访12个月,实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0%。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3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6,P=0.010)。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常见疾病,临床中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在术后予以抗炎、抗感染等治疗,但随访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较高,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预防术后疾病复发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3]。

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发展,临床中提倡术后予以患者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以提高疗效及预防疾病复发。药物选择上,选取通窍鼻炎颗粒这一药物,该药物由苍耳子、黄芪、防风等14味中药组成,药物可共同起到清热散寒、化浊通窍的功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药物中主要药材黄芪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发挥抑菌及消炎的作用;辛夷则可促进鼻腔、鼻窦局部血管扩张,缓解鼻塞症状,如此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在各项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上,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且随访疾病复发率上,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药辅助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中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鼻炎颗粒辅助治疗,可取得更显著的疗效,并可降低患者疾病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车昌文, 车德安, 石寶玉.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分析及远期复发率观察[J]. 四川医学, 2017,4(38):1288.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2002.

[3]刘勇. 鼻内镜手术结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7,2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