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9-10-21尚莹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脑出血

尚莹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状态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3-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危急重症,临床常见表现包括意识模糊、偏瘫、头痛、眩晕及失语等,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手术治疗是解除血肿压迫、减轻细胞损伤的常用方法,但术后患者常伴有语言、吞咽及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多数患者为此而焦虑、抑郁、恐慌,甚至绝望等,从而导致预后不良。有研究表明[2],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康复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为(65.2±5.9)岁;出血部位:枕叶3例,小脑1例,颞叶3例,顶叶6例,额叶3例,基底节9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为(64.0±6.0)岁;出血部位:枕叶2例,小脑1例,颞叶4例,顶叶7例,额叶2例,基底节9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性疾病者;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时监测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等基本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 ①为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亲属手术极其成功,并及时更换辅料。②健康宣教:通过讲座和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并及时解答患者疑问。③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其恐惧、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鼓励其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④情感支持: 调动医护人员、家属和亲友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可通过介绍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与其认识、微笑服务、热情接待等方式帮助其激发强烈的求生欲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其中<50分为严重障碍, 50~84分为明显障碍,85~95分为中度障碍, 96~99分为轻度障碍,分数越高表明其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参照FIM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自我照顾、移动能力、括约肌控制等几个小项进行评价, 总分126分, 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参照SAS、SDS心理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其中 SAS>50分为严重焦虑, SDS>53分为严重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与生理自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与抑郁情绪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神经受血肿压迫受损,易引发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受到严重影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性强,及时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了其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面情绪,进一步激发出了患者的康复潜能。当患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时,其运动神经元募集更多,出现神经易化,这时受损的神经肌肉连接得以重建,这对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大有裨益[3]。

脑出血的发生比较突然,患者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心理的落差,情感波动大,漫长的恢复期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针对其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及个性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全程心理护理,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负性情绪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即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的结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唐霍全,芦戬.不同颅内压监测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4):577-579.

[2]安常福.脑出血患者心理学护理干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146-147.

[3]王源,张敏.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 64-65.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