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酩影视歌曲的艺术风格

2019-10-21闫飞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代感民族特色

摘 要:王酩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歌坛上的一位成绩斐然的作曲家,主要以创作影视歌曲为主。他的大量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歌曲创作经典中的一部分,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王酩的影视歌曲创作为研究对象,以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歌曲为蓝本,对他的影视歌曲作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是:王酩是在中国歌曲音乐创作上起到承前启后开拓作用的作曲家中的一位,他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将民族精髓、时代精神、歌曲旋律融为一体,王酩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民族特色、时代特点,而且歌曲易记易唱、朗朗上口,成为了中国歌曲创作的主流之一。同时,为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王酩;影视歌曲;民族特色:时代感;大众性

影视歌曲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也是发展最迅速的一门艺术。

影视歌曲属于影视音乐的范畴,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画龙点睛地概括影片主题思想和艺术内涵,又能使影片如插上了翅膀一般,穿越时空,长久地萦绕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而且,每一个时代的影视歌曲还拥有着记录那个年代特点与音乐风格的审美功能。

二十世紀是中华民族新文化、新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影视艺术、音乐艺术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斗争、痛苦与辛酸、忧患与彷徨、探索与进取,经历了最初的萌芽到逐步成长壮大的过程,形成了一大批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强劲生命力和征服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水平的作曲家和精品力作,王酩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酩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歌坛上的一位成绩斐然的作曲家,主要以创作影视歌曲为主。他的大量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歌曲创作经典中的一部分,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酩的创作理念深受恩师丁善德先生的影响。然而王酩经历了不同的生活时期,因此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上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上看,他对音乐创作的独特理念和审美标准,基本是保持一致的。

王酩开创了一代歌曲风格,在中国歌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当时有人评论王酩的作品时说:“他在歌曲创作中力求口语化,运用凝练的素材反映深刻的内容,探索一条通俗的群众性的艺术的歌曲创作道路,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生活气息。”①这一评论,至今看来也是很深刻,很有见地的。下面笔者将从王酩作品中所体现的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时代特点、大众化的音乐风格几个方面的来进行剖析论述。

一、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歌曲又称为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从狭义上讲,又称作民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歌曲形式,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民族风格的歌曲早期是文化人从民间歌曲中采集并经过一定的加工形成的。王酩紧紧牢记恩师丁善德教授“要有民族风格,要用民族音调”的谆谆教诲,经常到各个地方进行采风,学习、收集各地的民间歌曲,然后进行整理。在歌曲创作中,他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大量吸取我国戏曲中的行腔和韵腔,并能够把中国民族音调熟练地运用到作品中,使得很多歌曲作品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格,深刻体现出了中国的民族音乐特点,如歌曲《知音》。

《知音》这首歌曲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故事片《知音》的主题歌。

这是一部描写辛亥重九云南起义将领蔡锷,在京都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影片。

这首歌词清丽淡雅,具有一种古典诗词的风采和浓郁的韵味之美。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意境,王酩到苏州一带深入生活,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以及收集、学习当地民间的音乐。之后,他运用了苏州评弹和昆曲韵味的音乐元素创作了这首歌曲。词曲的结合完美无暇,歌曲抑扬顿挫、委婉而舒展。

第一段词:“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这是在哀怨中叹息知音千古难遇,如泣如诉,一唱三叹。第二段:“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则表现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另一面;深明大义,高远雄阔的爱国热情。

旋律则是歌词表现的情感扩展与深入。王酩从古典诗词与戏曲音乐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元素。

歌曲为羽调式,旋律悠扬、流畅,一字多音,句尾一音拖拍的延时和倚音借鉴了戏曲中的拖腔。旋律中出现了变宫音,旋律在主调的属调上进行,使整首歌曲的旋律引人入胜。

音调在一个八度内,旋律则很注重与歌词语气、意境的搭配,有清新淡雅之感。

颤音、半休止符的运用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细腻、丰富。“如泣如诉如悲啼。如颂如歌如赞礼”

甩腔也是戏曲演唱中表现手法的一种

委婉深情,在韵味深长的琴音伴奏下,显得更加的古香古色。充盈在歌曲中的尽是侠骨柔情、琴心剑胆。

二、鲜明的时代感

所谓“时代性”,即时代精神,是“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一定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之中。其作用取决于它对时代潮流的反映程度,具有时代的、历史的特点,随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②时代性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创作者没有深沉博大的情怀、高度的敏捷和坚实的专业技能是不可能提炼出来的。创作者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把创作实践与时代精神高度统一,谱出共鸣的心曲,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王酩写作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影视歌曲。不论在什么时期,他都保持着心织笔耕的创作状态。在艺术创作态度上,他也始终与当代大众的审美同步,并且坚持保持个人的音乐创作风格。他的这一创作风格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曲家里很为突出,他的歌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以抒情为主,不仅写出真实具体的情,还能够写出不同感情的不同色彩,能深刻、真挚、细腻的反映出不同环境、不同人物的特定情感,这里的“情”的内容很广,有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有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亲情、爱情、友情;比如歌曲《绒花》。

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现代写实作品。影片讲述通过兄妹、母女、父女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人民战争广阔的背景上,热情地、真实地讴歌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情谊。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战争才能改变个人命运、阶级命运的真理。影片三兄妹的命运都是通过火和血的考验,在他们身上结束了旧时代,开拓了新时代。因此,影片中的“情”成为很重要的表现手段。影片中的音乐强调感情,强调表现,很注重对内容的描述功能,注重音乐的色彩,不受古典形式美的束缚。画面中何翠姑艰难地抬着担架攀爬石梯,不时交替出现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以及美丽的光斑。王酩在创作中很好抓住了这种“反色彩”的效果,把它引到了歌曲的创作中。

从《小花》开始,王酩的创作发生了变化。这首歌曲一反“四人帮”时期的音乐创作中,说假话多、空话多,写外在的东西多,不准创作抒情歌曲的沉闷创作之风。作家以八十年代的眼光来描写四十年代的战争,在音乐中,歌曲里敢于表态,敢于写人物的命运,敢于表明作家对人物的态度,讲真话、写真情,敢于写人物心底里的东西——敢于写感情的美,写不同感情的不同色彩,写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不同矛盾中的不同感情,创作出较深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音乐。王酩个人认为,“音乐创作也应发展到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感情美的阶段。”③王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歌曲从叙说开始起句:

发展到三连音的出现,情绪层层递进。

歌曲中调式运用了交替变化的手法突出了主题的色彩性和表现力,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形象。这首歌曲深受人们的青睐。1980年被评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十五首歌曲之一。

三、音乐作品的大众性

王酩的许多歌曲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和易于传唱的特点,充分表现出音乐的大众性。他的许多歌曲结构非常简单,往往就是一个单段体再加上一个小补充,但是表达的意义却非常完整且意味深长,可谓是小作品大寓意,小中见大,在简单、直白中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谓是寥寥数语便道破天机,短小精悍,易于传唱,易于记忆,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从问世便传唱至今。

《难忘今宵》就是一首充分体现大众化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是王酩与乔羽老先生合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是为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量身定做的结束曲。从它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它也变成了很多晚会的压轴曲。人们对它的青睐简直无法形容,原因不外乎它的旋律口语化、结构简单、情感美好,而且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细品之下,不难发现旋律与歌词结合的简直天衣无缝,好像不是在唱而是在夸张的说话,夸张的朗诵。这首歌曲的结构也是短小精干,七声清乐音阶宫调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全曲有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构成的。旋律运用了常用的重复手法,如此便具有了巩固乐思,加深旋律印象的作用,作曲家对于重复手法的运用能独辟蹊径,并采用了和尾换头的手法,旋律的发展十分严谨,乐汇与乐汇,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联系在保持统一的基础上加入新的音乐素材,也就是补充句

补充句加入新的音乐素材后,与前面乐句形成对比。

歌曲前奏采用三连音,即与歌曲旋律形成对比,又把宽阔、宏大的场面描写了出来,同时加强了“难忘”的感觉。

整首歌曲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节奏规整而且相同节奏多次出现,虽然几个乐句曲调在不断变化,但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歌曲听完一遍后就会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可谓是妙不可言。

这首《难忘今宵》也是为李谷一量身定做,说起当年的情景,至今她仍然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只是这么一唱就唱了二十多年,虽然我还有其他很多歌,但观众总是要我每场必唱《难忘今宵》,算下来,二十多年我唱了起码近千遍了”④。

从1984年起,这首歌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固定结束曲,只是版本开始不停的变化,有时是李谷一独唱,有时是童声合唱,有时是大合唱。虽然经常被淹没在窗外的鞭炮声中,但是那充满情感的旋律始终那么强烈的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王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视歌曲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历经了几十年的歌曲创作艺术活动中,王酩始终敏锐的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不惜余力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中国特色的文化。他扎根于民族土壤,在困难中起步、在质疑中前进、在喝彩中静思,广泛汲取各类优秀音乐的元素,以鲜明的创作风貌为中国音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注釋:

① 《歌曲》,1985年,第4期

② 《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670.

③ 王酩.要允许探索[J].电影艺术,1980,07.

④ 李谷一.青山在,人未来.杨淑凤.《党员干部之友》[J].2006,04.

[参考文献]

[1] 郭怀进.浅谈王酩歌曲创作的一些特点[J].滁州师专学报,2003,03.

[2] 杨庆瑞.依依情绵—评王酩歌曲的旋律特点[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3] 厚今.浅谈王酩的歌曲创作[J].人民音乐,1983,05.

作者简介:闫飞(1981-),女,河南省焦作市人,研究生学历,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舞台表演。

猜你喜欢

时代感民族特色
简析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对时代感的构建
以鲜明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与时俱进 创新载体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活动实效
穿着校服去上学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