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贝柳斯展开性变奏技法分类研究

2019-10-21王雪莹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程小节技法

王雪莹

摘 要: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具有主题材料高度统一的特点,而展开性变奏技法能够对这种统一性关系作出更合理的解释。通过展开性变奏生成的新主题与旧主题存在鲜明对比关系的同时又可抽象出其源出关系。展开性变奏技法作为一种旋律发展手法几乎在所有的调性音乐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这种技法并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将以西贝柳斯的作品为例,通过展开性变奏的视角对其主题的生成脉络进行分析,并将其所体现的展开性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西贝柳斯;展开性变奏

“展开性变奏(Developing Varition)是由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nberg,1874-1951)所提出的一种主题发展手法”①,该技法综合了“展开”与“变奏”的各自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主题发展手法。从字面意义上看,展开性变奏是以展开作为定语来修饰变奏技法,因此,变奏是其最终属性,而展开是变奏过程中所具备的音乐特点。展开技法则使得变奏具有更多的变化可能性,音乐材料的重塑、调性的对比以及结构的改变都会使得作品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展开性变奏与其原型并非传统上的变化重复关系,而是包括音高轮廓或节奏的明显改变、曲式上的扩展或紧缩、织体的变化、旋律的分解以及其它主题进行旋律的或对位的组合等更新意义上的重塑”②这一说法将展开性变奏定义为新主题是通过已有的主题发展而来的,其中连接两个主题之间的桥梁是构成主题的核心材料。“变奏并非仅指主题,还包括非主题段落甚或某个音型或经过句,变奏手法即可针对音高、时值或音色等,更可针对织体。”③这种说法认为变奏的对象十分广泛,而展开性变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音高,由于展开性变奏最终的属性为变奏技法,则除了展开性变奏主要研究的音高关系之外,在音色與织体等方面或许存在展开性变奏关系,在这里笔者不作深入研究。

一、基于动机缩小的展开性变奏

《芬兰颂》为单乐章交响诗作品,该作品各主题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下例两个主题中体现了基于动机缩小的展开性变奏关系。

例1a)旋律以平稳进行为主,首先级进上行“bG-bA-bB”,三度下行模进“bA-F-G-bE-F-bD”之后停留在长音bE上,随后继续对三度音型进行模进构成“bD-bB”之后结束于长音C。

例1b)由三个重复的乐节构成,其核心材料为“bA-bB-C-bA-bE”,其整体以平稳进行为主。例1a)主题旋律具有悠扬绵长的特点,为《芬兰颂》中的“渴望主题”;例1b)材料短小且具有动力性的特点,为《芬兰颂》中的“号召主题”,而这两个对比主题之间存在展开性变奏关系。

例1c中动机材料“bG-bA-bB-G-C”来源于例1a中的核心材料;动机材料“bA-bB-C-bA-bE”来源于例1b中的核心材料。两个动机材料之间存在模进与音程缩小的关系。例1b)动机“bG-bA-bB-G-C”源于1a动机“bA-bB-C-bA-bD”的模进,并选取其中的五度音程“bA-bD”缩小为四度音程“bA-bE”,例1a通过模进与音程缩小进而生成例1b主题。

二、基于动机逆行的展开性变奏

《第二交响曲》遵循了常规交响曲写作四个乐章模式,其无论是乐章内部主题还是乐章之间主题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展开性变奏技法在该作品具有多种体现形式,其中以基于动机逆行的展开性变奏最为典型。

例2-1a)与例2-1b)是两个存在着源出关系的对比主题。a是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整体旋律线以级进为主,6小节的乐句在第三小节的第四拍处又可划分为两个乐节。乐节一以三音列“#F-E-D”为核心材料,呈现后对其重复一次,随后在其基础之上进行模进,构成以E-D-?C为框架的华彩形式“E-D-E-D-#C”,最终级进至A音。乐节二由A开始上行四度得到A-D的跳进形式,在之前以级进为主导的旋律进行中,四度音程具有明显的对比效果,因此,四度音程是继级进三音列之后的核心材料。之后,旋律发展以三音列材料为核心,在D的基础上构成级进上行三音列D-E-#F,该三音列是对乐节一中三音列#F-E-D的逆行变化。随后“#F-E-#F-E-D”截取乐节一“E-D-E-D-#C对其变化模进,构成骨干音为?F-E-D的华彩形式,最后结束于长音E上。

b)是第一乐章中的连接部主题,前三小节为第一个主题材料,即音高为E-D-#C-D-E-#F的级进进行,其中第二小节中以三连音D-?C-D的形式呈现,这一进行在旋律中将#C作为三连音中的辅助音出现的,其骨干音为E-D-E-?F,即以E为中心音上下环绕的经过音音型;主题二中前三小节所强调的E音是主题二旋律的开始音同时也是主题一旋律中的结束音,这也正如在主题一中两个乐节的首尾音也相同,这种旋律首尾呈现相同的音高关系,体现了两个主题之间都具有平稳进行的联系。第四小节中的动机材料是下行跳进的四度音程D-A体现了与之前级进材料的对比,是该主题的另一个核心材料。第五小节对第四小节整体的模进,第四小节的下行跳进四度音程D-A,在第五小节中变为#C-#G。在第四小节中除了四度音程之外,还包含了三度音程,该三度音程是来源于主题一中的级进三音列,第四小节中的上行三度音程B-D在第五小节中变为反方向进行的A-#F。

上述两主题都以级进为主,四度音程是二者的相同因素。比较两主题中的四度跳进音程A-D与D-A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音高上的逆行关系,将两主题中存在逆行关系的音程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可以发现,主题一中从第二小节的第五拍开始到主题一结束,将其内部的旋律骨干音为D-B-A-D-F-E,而主题二中前四小节骨干音为E-F-D-A-B-D,二者互为逆行关系。(参见谱例2-1c)

两主题中存在相同的材料来源,将主题一中的上行四度音程A-D作为展开性变奏过程中的原型,通过将旋律骨干音作相同节奏下的音高逆行发展得到主题二中的动机材料四度音程D-A,再由四度音程的逆行关系扩大发现骨干音中也存在逆行关系。

三、基于动机倒影与模进的展开性变奏

《第七交响曲》为单乐章作品,其主题的发展体现了展开性变奏的特点,下例两主题体现了基于动机倒影与模进的展开性变奏。

上例分别是《第七交响曲》中具有源出关系的第二主题与第三主题。主题二(例3a)由长音D开始,后围绕D音上下环绕得到四音列D-C-D-E,进而模进得到A-G-A-B,最后级进下行结束至A音。四音列音型不仅是生成主题二的核心材料,同时也在主题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题三中的核心材料为围绕G音上下环绕的四音列G-A-B-A,接下来对四音列动机进行模进变为B-C-D-A,最后B-D-G-D则在相邻的每两个音之间进行了音程的扩大。

对比两主题的核心材料(谱例3c)发现,两主题间存在隐秘的源出关系。将主题二中的核心四音列D-C-D-E以D为轴作倒影变化变为D-E-D-C,再将其整体移位至G-A-G-F,最后选取其后两个音G-F进行模进变为B-A,最终变为G-A-B-A,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恰恰体现了主题三的核心材料经过展开性变奏由主题二发展而来。

四、结语

展开性变奏技法融合了展开与变奏两种主题发展手法的各自特点,它相比于传统的主题发展手法而言极具包容与创新性。笔者依据西贝柳斯作品中展开性变奏的特点,将其分为基于动机缩小的展开性变奏、基于动机逆行的展开性变奏以及基于动机倒影与模进的展开性变奏三类。通过以上三种分类发现:作品中对比主题表现出与原型材料的源出关系以及不断加入新材料与之形成对比的情况,符合勋伯格所提出的“展开性变奏”技法的特点。通过分析梳理西贝柳斯作品中展开性变奏技法的体现对研究西贝柳斯创作的共性特点有一定程度的说明,对于展开性变奏技法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注释:

① 参见《论展开性变奏》(郑刚.音乐研究,2017年5期,第101页),该文指出展开性变奏技法是勋伯格于1947年在《民间音乐式的交响乐》一文中首次提出什么是他所认为的展开性变奏。

② 郑刚.论织体变奏[J].音乐研究,2015,03:96.

③ 郑刚.理解曲式的动态本质[J].音乐研究,2016,04:101.

猜你喜欢

音程小节技法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手绘技法表现
快把我哥带走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作品一
音乐游戏玩起来
秀秀台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