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课堂 道德即本真

2019-10-21杜红辉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杜红辉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及其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们教研员经常跟我们讲的。的确,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帮助学生培养法治精神,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1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相应的法治精神,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质上应该属于德育课程,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应当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生活实际案例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的相关内容。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而通过实际生活进行课程教学,则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通过具体化的事例感受道德的力量,同时养成自身的法治精神,从而实现思想上的觉悟,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让“知行”合一,这才是这门课程的目标。

2《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对策分析

2.1教学方式生活化,加深学生印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同时具有较为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较低,尤其针对《道德与法治》这类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而非给学生讲授知识,导致学生对此类德育课程不感兴趣,同时降低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此外,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容易采取机械化背诵的方式去记忆相关知识点,而机械化的记忆方式的效率极低,导致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而收获的学习成果甚微,从而逐步丧失对此类德育课程的学习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上由几幅图构成,所以要达到德育效果,更需要老师联系课程内容深挖教材。例如,二年级《大家排好队》这一课,孩子们平时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排队,老师利用课前分发课外书两种情况,让学生了解了排队的好处,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这课的学习兴趣。课程延伸拓展阶段,引申到课外:取餐要排队、撤场要排队、行进要排队、很多公共场合都需要排队……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用到课外;又如学生吃完苹果剩下果核,而此时没有垃圾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处理果核的方法,例如,用两张面巾纸将果核包裹好,携带至有垃圾桶的区域,将其投放到垃圾桶中。此外,例如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还有过马路、班级文化建设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2.2教学内容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包含上部分论述的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同样包括法治理念,而单纯地讲解法治知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对法治知识进行理解并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如之前教学的《怎样才是美》一课,第一层次穿衣的美,可以联系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定,让学生正确认识外在美的定义。虽然不是法律强制,但也是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是将课程内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例如,对法治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的社会,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平日里难以接触到具体的法治事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公约”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办法,让学生在遵守“班法”的过程中养成对法的尊重和敬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里的法延伸转化为“班级公约”中的法,让学生根据“班级公约”管理班级事务,依照“班法”处理班级内部情况,并且所有人都要遵守“班法”,形成对“班法”的尊重和敬畏。

2.3课后实践生活化,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德育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课后实践作业的重要性,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一般情况下,一些教师会布置一些摘录性质的作业,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要想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的“躬行”方式去巩固知识。与此同时,实践作业的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通过开放式的实践作业形式鼓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尊老爱幼、谦虚礼让、孝顺感恩、爱护自然等等,教师在布置课后实践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以开放式的课后实践形式完成作业,从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可能选择帮助父母做家务,有的学生可能选择清理公共场所的垃圾,有的学生会选择进行环保宣传和公益宣传。在完成课后实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一换一等于二的学习效果。

3小结

《道德与法治》属于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掌握、应用知识,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林敏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78):124.

[2] 周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活力,2019,(12):8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