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地区山东琴书的发展现状浅析

2019-10-21吴汉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曲艺山东发展

吴汉

一、山东琴书概述

(一)历史概述

山东琴书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发源于鲁西南曹州(今山东菏泽)一带,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山东地区代表性的说唱音乐,原称“唱小曲子”,因以扬琴为伴奏又称“唱扬琴”[1]。琴书发展至光绪末年,由于灾荒,农民为生活所迫四处逃荒,以唱琴书养家糊口,从这时农民自娱性的演出结束,由业余的庄稼耍变为职业性的演出形式,逐渐改变为农民农闲时或欢聚节日的娱乐性音乐 —“庄稼耍”。

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定名为“山东琴书”。在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琴书开始逐渐走向舞台演出,慢慢形成大大小小的地方琴书协会,菏泽地区琴书队多次

参加了全国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得优异的战果。当时山东琴书的职业演员及琴书艺人将近700多名,在全国各地的比赛演出中,菏泽地区曲艺琴书队成绩较为突出。而随之来的地方性文化保护及传承成了重要的部分,菏泽市曲艺协会工作者为了保护琴书曲牌曲目,进行了一系列的地方性采风,并对唱过琴书艺人进行采访记谱,并进行各县区挖掘式的对琴书谱整理改编,而改编后的剧本也在演出后引起不断好评,琴书的这一发展进步扩大了菏泽地区山东琴书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

(二)音乐概述

山东琴书曲牌、曲目丰富多彩,流传范围广泛。山东琴书的曲牌现已查明的有三百多个,开场器乐曲牌就有24支,琴书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唱曲调也逐渐集中。《中国曲艺概论》中记载,山东琴书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东路、北路、南路三大地域流派,其“南路”山东琴书就是菏泽地区发源地,并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三路流派虽然在表演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唱腔上都以【凤阳歌】、【垛子板】为主;【凤阳歌】又名【四平调】,属于慢板,曲调优美抒情,擅长于叙述,旋律婉转动听;【垛子板】属于快板,曲调激进,多用于焦急的叙事中[2]。其在最初以民间小曲的形式传唱,并用当地方言演唱,曲牌是山东地区民间流传的曲子编创,唱腔曲调具有地方性音乐特点。山东琴书的传统代表性节目较多,长篇有《白蛇传》、《秋江》等多部,曾改编的经典代表曲目有《水漫金山》、《断桥》等。

二、菏泽地区山东琴书的现状分析

山东琴书在菏泽地区的发展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网络时代下的冲击,与当下观众的审美及娱乐喜好有密切关系,并对当下菏泽地区的琴书发展现状进行了思考分析。

(一)山东琴书的现状

山东琴书在菏泽地区的发展现状虽有小的成就,但是发展也不容乐观,在新的时代下冲击着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自新时代下多媒体的发展,人民经济水平及文化娱乐对比性提高,加之网络信息的发展,很少去买票去听琴书,电影院及各大娱乐项目更吸引现代人,其对民间音乐艺术产生不小的影响,使琴书艺术逐步边缘化,也逐渐消失在娱乐范围中。现如今文化的发展远离了土生土长的传统音乐文化,只有个别年轻人喜欢,更多是老年人去听去唱,而现在越来越少的人知道琴书艺术,更不用说去演唱,往日繁荣景象也逐步陷入低潮期,这对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

山东琴书的发展与曲艺团体的发展相互关联,随着时代发展,曲艺团体的逐渐减少,是抑制其发展的关键。山东省在2005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调查发现,山东部分地区仍有少数人传唱,逐渐退变为地方性极少人传唱的形式。

(二)对当地琴书发展思考分析

菏泽地区以自身的本土曲艺文化底蕴,当地人喜爱演唱琴书小曲,起到对琴书发展的作用。其本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曲艺特点,与菏泽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结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本土文化地方性特色,对民众的生活中起到娱乐、教育等作用,对于现阶段发展的现状,对此进行了思考分析:

1.保护创新是为了琴书更好的发展。在表演传统作品时要学习前辈的艺术修养及编创精神,结合新时代下的审美观,创新精品曲目,焕发出曲艺艺术新的生机。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中,多创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优秀作品,可以更多的展现出现在时代生活和精神风貌。

2.菏泽地区琴书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主要观众是社会基层群体。琴书演出离不开观众的喜爱和支持,现社会观众的审美观决定着创作方向和内容。新时代下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留住老年观众,发展青少年群体,把握农村市场,将市区及乡下演出舞台把握住,抓住新时代的琴书观众的喜好,作为琴书发展的关键。

三、菏泽地区山东琴书的发展传承现状

(一)琴书班进高校课堂

菏泽学院高校内建立琴书班,是以音乐系老师冯晓群老师,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李巧莲,山东琴书艺术家孙明祥老师一同商议琴书进校园传承,便明确了前进方向,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创建特色精品课程这一举措弘扬发展了民间艺术瑰宝,对优秀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了保护和传承。在此期间本人多次去旁听李巧莲老师教课,其深深的感动,琴书演唱的方法与声乐上有所不同,李老师不厌其烦的为学生讲解,自己演唱亲力亲为,有刚加入琴书班的大一学生老师进行筛选,并进行学生的声乐器乐测试,确保加入琴书班的学生素养。琴书班在培养新人的形式上运用中国传统的口传心授,还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听课期间,老师对琴书班的每位学生都严格要求,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学生如有错误都亲身示范教学,将自身所得知识都奉献给学生,李老师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菏泽地区山东琴书。在琴书班的旁听课上亲身体会其中的艺术精华,听课期间正好是学生及老师加紧排列,进社区演出展演活动,老年人养老院演出及学校汇演,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素养,也传播了琴书艺术。琴书班自2004年开始创办,2008年正式批准为传承基地,在此琴书班参加多次演出并获得荣誉,李巧莲老师自豪的说从琴书班成立至今已收学生200多名,正式徒弟有13人,李巧莲老师在2014年2月,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琴书班毕业生分布在音乐教师、部队文艺兵、济南专业琴书团体等各个领域,他们都把山东琴书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入到日常教学中。校园传承艺术的这一发展,使菏泽地区山东琴书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琴书班的创新及成果

山东琴书为了适应时代的转变,让更多人去喜欢传承山东琴书,高校琴书班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寻找新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演唱风格及表演形式,

运用小型民族樂队形式进行伴奏,改编创新了一批新的琴书唱段,而这一创新演出受到了很多荣誉与掌声。在首届“趵突泉杯”山东省曲艺大赛中,获创作、演唱优秀节目奖;琴书班学生参加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汇报演出山东琴书《亲上亲》,获得好评;2008年,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中《新村新事》荣获一等奖,并于2009年3月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三等奖;2010年4月,菏泽市农村文化艺术节上,编创的曲目《喜事多多》获得菏泽市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最佳表演奖等等。这些优秀的曲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系列优异成绩也是对所有支持传承琴书艺术最好的回馈,古老的曲谱也以新的编创形式展现在各地舞台,菏泽人民用自己对琴书的热爱,使琴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结语

山东琴书作为传统曲艺的瑰宝,它的发展和传承问题必须进行重视及保护,近些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山东琴书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也能清晰感受到琴书艺术发展的艰难,一步步的路程才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高校创建山东琴书班在真正意义上培养曲艺人才,琴书班每一年都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曲艺专业学生,对琴书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散发着光芒。

注释

[1]姜昆、倪锺之:《中国曲艺通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57-458页。

[2]姜昆、戴洪森《中国曲艺概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61页。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曲艺山东发展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我和我的家乡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山东老家规 (中)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