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干预化护理模式研究

2019-10-21张晓晴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张晓晴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而后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抗凝药物;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84-01

临床研究证明:先天畸形、黏液样变性、炎症、缺血坏死、创伤等因素均会引发瓣膜性心脏病,从而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装置出现异常,导致患者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但术后需要实施终身抗凝药物治疗,若患者服药依存性较差,则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整体影响患者预后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9月内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均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药物)分为2组,观察组(n=46):男/女(22:24),年龄54-79岁,平均(66.58±10.48)岁。对照组(n=49):男/女(25:24),年龄55-79岁,平均(66.91±10.83)岁。对比分析95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药,若出现不良情况及时来院就诊。观察组: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提前编制并印发心脏瓣膜置换术教育手册,治疗前将心脏瓣膜病致病因素、治疗措施、护理干预模式、常见并发症告知患者;在患者服药期间定期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改变情况。(2)心理干预:由于术后需要实施终身抗凝药物治疗,所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因此要整体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上述负面情绪,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树立积极治疗的自信心,同时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3)术前干预:术前常规做好物品等准备工作,调试并连接好相关仪器,准备好抢救药物。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若体温>38.5℃时药物降温,≤38.5℃时物理降温。严密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其出现心律失常;严密监测血钾浓度,确保维持血钾浓度维持在4-5mmol/L间。监测呼吸功能,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按患者呼吸频率等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必要时给予湿化、加温、雾化等措施,便于引流痰液。吸痰前给氧,但每次吸痰时间<15s。术后留置尿管,每小时记录1次,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展开处理措施。(4)抗凝治疗护理:定期监测每天的凝血酶原时间,根据结果适量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院前叮嘱患者切勿随意删减药量。出院时详细记录患者准确信息(住址、电话),叮嘱其复诊时间;定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掌握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1.3评价指标

1.3.1对比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依存性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分值0-100分,非常依存(≥90分)、基本依存(70-89分),不依存(评分≤69分)。

1.3.2对比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抗凝药物治疗后并发症(口鼻出血、肢体乏力、活动障碍、牙龈出血)情况[2-3];

1.4统计学

此研究用SPSS系统,计量资料以(x±s) 体现,采用“t”值统计分析并做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体现,采用“x2”统计分析并做检验;组间比值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

观察组93.4%,对照组75.5%;观察组凝药物治疗依存性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后期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4.3%,对照组20.4%;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关键的环节即为抗凝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华法林开展抗凝治疗,但华法林治疗窗口较窄,所以在药物剂量方面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其预后。出血、栓塞等均属抗凝药物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上述现象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

此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可见综合护理可全面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究其原因,发现综合护理通过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将抗凝治疗重要性充分告知患者,从而促使其配合服药治疗;并且有利于整体降低患者后期并发发生率[4]。

综上所述,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在术后开展抗凝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值得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樱.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西藏医药,2018,39(04):118-120.

[2]陈燕萍.品管圈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84.

[3]林玲莉,陈海苑,黄洁纯.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5):175-176.

[4]李静茹,冯东杰,林岱纯.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療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6):513-515.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