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19-10-21龙红东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龙红东

【摘  要】目的:探究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两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实验组并发症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显著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93-01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其影响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脑组织局部区域血供障碍,从而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情况。该病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尽早诊断与尽早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在早期给予溶栓治疗,能够对病灶区域血液循环进行重建,对可逆的损伤脑组织细胞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但是在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脑水肿、再灌注脑损伤等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效果。因此,需要在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便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在本次研究中,对8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2018.01-2019.01时间段中入选。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两组,43例給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12例,年龄跨度为42-76岁,平均为(58.2±3.3)岁。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13例,年龄跨度为43-77岁,平均为(59.3±3.6)岁。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通过临床症状、脑CT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以内,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既往脑出血史、昏迷者、严重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给予常规检查,确诊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起始剂量控制在0.9mg/kg左右,在1min内先静脉注射10%,剩余在1小时内静脉注射。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的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90mg,告知患者定期进行CT复查,如果没有出血症状,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每次服用300mg,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10天后适当的减少食用剂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比较危急,患者与家属均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该病相关知识,对静脉溶栓治疗流程、作用与不良反应等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做好患者与家属思想工作,缓解不良心理,对其情绪进行稳定,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溶栓前护理

在溶栓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给予脑CT检查,对患者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溶栓药物,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滴注处理。

(3)溶栓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尽早开展溶栓治疗,以便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指导患者平卧,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率等进行密切监测,能够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注入溶栓药物,对口腔异物及时清理,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停止溶栓治疗。在溶栓后需要对患者黏膜、鼻腔、皮肤等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出血与再灌注脑损伤的发生。并定期清洁体表,确保干净与卫生,正确指导患者咳嗽,能够避免肺炎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措施处理。

(4)溶栓后护理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及时补充营养,多食用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戒烟戒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食用。加强卫生护理干预,及时清理被褥、床单、衣物等,确保病房的干净与整洁。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给予预防处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以引导患者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坚持适度原则,避免患者过度劳累,促使患者尽早抗毒。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效果中,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另外对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率为4.7%,其中头痛1例,出血1例;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6.3%,其中头痛4例,出血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比较,在临床上通常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对纤维蛋白上纤溶酶原进行有效的激活与溶解,对血栓进行溶解,在临床上?较好的应用效果,且药物安全,不良反应少,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给予溶栓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为其提供全面、优质、系统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2]。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显著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幸娜.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4-565.

[2]王秋兰.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