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9-10-21杨秀董世晓刘培彩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

杨秀 董世晓 刘培彩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人性化服务护理方式。经过周期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心血管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极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得到患者的认可,在临床研究上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89-02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该疾病不仅十分复杂,且治疗周期比较长,主要病因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血栓、血液粘稠和高血压等造成,在治疗过程中周期长,且不能及时得到全面的护理,加上见效慢,就会导致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正常治疗,还会加重病情,延长治疗周期[1]。而人性化服务能够让患者保持一颗欢乐平和的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充分发挥人性化服务在护理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将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详细资料如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最低年龄45岁,最高年龄75岁,平均年龄(60±6.5)岁;患病最短时间2年,最长时间6年,平均患病时间(4±2)年。心血管疾病类型:心肌缺血10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2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最低年龄40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56±4.5)岁;患病最短时间1年,最长时间7年,平均患病时间(4±3.2)年。心血管疾病类型:心肌缺血12例,心肌炎9例,高血压22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两组患者经过全体检查后,除了心血管疾病,身体无其他疾病,排除患者伴有其它疾病。将研究方法详细内容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取得同意全面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进行记录,包括体温和心率,此外还包括常规巡房和用药治疗,并在入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出院后仍需要健康教育工作[2]。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服务,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步,医务人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并掌握人性化护理的重点,不断提高护理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护理。且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正确判定患者的病证,当患者出现各种疾病症状时能够正确地处理。

第二步,正确对待护患关系,并培养好关系,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普遍性较大,身体各项肌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能力减弱,肝脏功能衰退,且情绪较差,很容易让患者感受到孤独感和无用感,这个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患者的作用,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了解,第一时间内了解患者的想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情绪,做到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和生活状况,当然患者的病证也要重点关注,为护理奠定基础。

第三步,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患者住院后,医务人员要拿出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疗环境,发放住院手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有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情[3]。另外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需要安排特殊病房,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时刻保持通风和温湿度控制,让患者感受到舒适感和安全感

第四步,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血管疾病与患者生活习惯和作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当面向患者讲解知识,也可以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或者是组织观看相关视频,让患者详细了解内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的重要性和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调查和访問的形式追踪治疗效果,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每项指标均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为20%(10/5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4%(2/5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8/5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38/5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生活质量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2.62±7.2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1±8.6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且治疗周期长,会给患者带来各方面的不适,心理负担大、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常规性护理只是针对病状进行护理,却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忽视了患者的基本需求[5]。而人性化护理突出的是个性化和差异化,护理更加全面,使护理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且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豆.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09,112.

[2]杨娅娟,何兴梅.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3):165-166.

[3]韩艳玲.关于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3):10399,10402.

[4]王芊芊.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0-11.

[5]曹红.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8):98-99.

猜你喜欢

人性化服务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
以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
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的普通高校图书馆服务视障师生研究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