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2019-10-21孙宪斌陈小月孙启旺

名城绘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孙宪斌 陈小月 孙启旺

摘要:现阶段,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已经越发普遍。水利工程在农业灌溉、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许多地区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没有做好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至于引发了水土流失、水生生物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将水利工程周边区域已遭破坏的工程逐渐修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利于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用

生态修复是指停止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影响,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最优,使自然生态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速度较慢,故人为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在水利工程堤防上培植草皮、种植树木等。

一、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周边环境的直接影响,如果水利工程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存环境改变后将会很难继续生长。后期即便是人为重新填入新土,也会因为土壤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原有的植被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不能正常存活。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本身土壤较为贫瘠,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恢复。

2.水土流失危害后果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会给水利工程自身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引发连锁反应。例如,水利工程项目的下游如果有水产养殖户,这些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涌入下游后,直接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对于一些位于山区的水利工程来说,水土流失还会增加水利工程本身的荷载,当荷载超过一定限度后,容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对周边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3.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问题集中发生

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一方面是处于工程建设需要,建筑单位会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作业,导致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后期工程竣工后又没有采取及时的植被修复措施,从而引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为了施工方便,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例如为了缩短运输距离,从原来的林区、农田上新开辟道路,造成植被破坏。还有的建筑单位直接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碎石、建筑废料堆放在周边的空地上,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造成水土流失。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出现水土流失后,如果不及时制止人为破坏行为,将会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最终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应当坚持“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及时做好受损生态的修复,能够有效降低各类灾害的发生概率。水土流失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后果,包括水利工程周边土地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等。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可以将正在酝酿或尚未产生严重后果的危害及时控制住,避免问题的扩大化。第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无论水利工程是用于防洪抗旱,还是航运发电,通过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维持这一区域的生态平衡。另外,在后期需要重新种植植被时,良好的土壤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新种植植被的成活率,这也对水利工程生态治理成效有积极帮助。

三、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1.通过加强管理措施保护生态

逐步减轻水土流失问题对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的破坏,是确保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基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不断恶化的水土流失问题遏制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使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修复。防治生态继续破坏的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同时开展,例如一方面要强化监督管理,有地方水利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组成巡查小组,定期对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问题的现状进行记录、调查,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提供必要的参考。另一方面还可以出台必要的规章制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或是没有及时完成修复任务的建筑单位,给予一定的处罚。

2.重视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裸露边坡遍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所处位置和其重要性多采用喷锚等工程防(支)护,此类工程措施虽然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但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难以入渗,隔离了原边坡的水汽微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难已自我恢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混植生、植生槽等新型技术己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向家坝水电站对左岸进场公路等开挖高陡坡边坡采用喷混植生防护,实施后1个月即覆盖边坡,两年后当地乡土物种入侵,灌草密布,物种丰富。该技术即保证边坡的稳定,又提供了植物生长、演替的必要环境要素,生态效果极佳。同时,在边坡马道,挡墙墙顶、脚设置植生槽,种植攀援植物,上爬下垂,对工程支护边坡进行复绿,丰富了景观资源。

3.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品种

原有的肥沃土壤流失后,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中,需要新填入一些土壤,以便于展开种植和绿化工作。所用的新土壤在成分上应当与原有土壤一致,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提高植被成活率。栽培绿化植物时,也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尽量以本地成活率高的优良树种为主。同时,植物间的搭配也十分重要,例如乔木和灌木搭配种植,土壤肥沃处栽植高大乔木,土壤贫瘠处栽植灌木,绿化效果良好。后期也要重视对这些绿化植物的管理,包括修枝、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确保生态修复取得成效。

四、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会导致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到原生态,效益不能发挥到最大,只会得不偿失。我们需要注意在设计的过程中考量相关因素和实施生态修复技术,,以此来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维持水土修复功能,确保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心畅,张晓利,徐洪霞.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

[2]梁永哲,夏振尧,牛鹏辉,等.生态修复边坡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以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335-4339.

[3]闫斌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以某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为例[J].水能经济,2016(3):154-154.

(作者单位: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