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若孤舟一芥,浮沉在孤独的汪洋

2019-10-21胡恬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何塞马尔克斯家族

胡恬

对于《百年孤独》,说不清的感受,五味杂陈。说是魔幻,的确如此,死去的亡灵竟然可以无处不在,死去的灵魂“死够了”还可以继续回到人间,这是马尔克斯把人类自成为智人开始的梦想写在纸上。倘若没有斗鸡对手亡灵的无处不在和吉普赛老人的复活,也就不会有马孔多小镇的出现和延续,是魔幻和如影随形的孤独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根基。

孤独,是马尔克斯创作的永恒主题,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孤独的。《族长的秋天》写尽了独裁者的孤独;《枯枝败叶》中的人物生于孤独,死于孤独,一辈子都是在极端孤独中度过的;《恶时辰》中的镇长更是饱尝权力孤独的滋味。马尔克斯对笔下孤独的态度有好多种,在《百年孤独》里,他对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是深刻同情和怜悯的,他认为他们的孤独是因为爱的缺失。“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对此论断,我深以为然。

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唯有经历过才能说的清。孤独不是一个人,孤独是潜藏在心底深处,一旦触发,就算身处喧嚣闹市,也是无边无际无着落的那种落寞。中学时,我特别喜欢唱巫启贤的《思念谁》,那是不识愁滋味而强说愁的伪成熟;现在,我感觉其歌词用来形容孤独再贴切不过了:“就像喝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就像欣赏一种残酷的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告诉自己坚强面对。”内心的孤独不是用陪伴可以解决,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去疗愈,有些人很快可以走出来,有些人却要用一生。

《百年孤独》里处处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孤独,从百年的历程中,老祖宗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他的与众不同,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思想与行为,在理想的世界里走出去太远,覆水难收,最终以癫狂的姿态离开现实的世界。伟大的人都是孤独的,要学会与孤独共处,若放在近现代,他或许是爱因斯坦、爱迪生,他的天马行空,他的异想天开,没有哪个科学家在思想的闸门开启后不是和他一样的,他是创世者,开辟了马孔多,开启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征程。

借用托尔斯泰里的那句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孤独的人各有各的孤独。《百年孤独》里的人物个个个性鲜明,众多学者甚至于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分析,一度形成“百年孤独现象”,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也影响了我国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一众现代作家。丽贝卡有她的孤独,那种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她需要的是父母之爱。这种感情的缺失不管对谁都是一辈子的遗憾和茫茫无际、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的寂寞感。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孤独是迷失生活方向的孤独,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共有的孤独,在忙碌之余不知所措,茫茫然无聊发呆,用酒精、毒品、情欲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这种孤独就像一粒沙砾迷失在漫无边际的汪洋中,随波逐流,不知所终。而何塞·阿尔卡蒂奥是个野蛮的狂人,若没有思想的加持,再霸气外泄的肉身也只是一副“草皮囊”而已。

纵观百年,每个人物的孤独在命运的轮回中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家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后半生在小屋里制作小金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第4代奥雷里亚诺第二反复地修理门窗,第6代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不停地缝制裹尸布,蕾梅苔丝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反复洗澡等等,这些行为都与其祖宗制作小金鱼相似,每个人都处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重复之中,构成一系列循环怪圈。此外,人名与人物性格也是循环往复的,家族中的男性始终是阿尔卡蒂奥与奥雷里亚诺的重复或相加,个性也相似,又是一重重的轮回。家族里活得最久的乌尔苏拉,经历了家族百年的盛衰演变,失明之后依旧能够如看得见一般,因为她心里和明镜一样:一切都无非是过去的重复。即便是从家族之前第一个乱伦产物“猪尾巴”的人到最后一个乱伦产物“猪尾巴”被蚂蚁吃掉的女婴也不过是循环到了起点。

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结局是让人震撼的,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夫妇二人,绵延8代,最终家族所有的人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布恩迪亚一手创建的马孔多,从―个什么都没有的不毛之地发展为繁荣的城镇,最后也在一场飓风中回到最初的一无所有。历经百年的喧嚣,最终一切归于沉寂,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这样一个幻灭的故事,对于读者而言,读下来仿佛做了一场大梦,梦醒后,随之而来的是那种无边无际的孤独感,那种一切皆是虚妄的孤独感。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本就是场徒然的征途,在先辈走过的路上徘徊往复。

文学作品总是要反映现实的,本来我对拉丁美洲历史不甚了解,在几天的旅途中,我看完了马尔克斯的传记,了解了一些时代的背景。如果说历史是个大循环圈,那么,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则是依附于大循環圈中的小圈。布恩迪亚家族的结局,一开始就在吉卜赛人的羊皮卷中预示了。无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如何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这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宿命”的神秘力量在支配着。马尔克斯通过这个家族的衰亡和马孔多的兴衰来揭示这样一种神秘力量--那就是现实的环境。无论何人,都逃脱不了环境的影响。在马尔克斯的那个时代,拉丁美洲文明低下,政治昏聩,经济落后,思想保守。这样一个远离文明的世界,历经百年也未必会有大的变化。然而,身处落后与愚昧环境中的人们,始终重复循环着做同一件事,他们没有能力、也害怕走向未来。这是马尔克斯想通过《百年孤独》揭示的现实,对于这种现实,我是很理解的,我们中国很多贫穷落后的地区不也是这样吗?文明时代的印记似乎从未到过那里,子子孙孙始终重复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简单“事业”,生活单调,眼神里透着都是茫然与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无奈,无助和对人生的妥协。

马尔克斯是伟大的,他封闭在自己的小书房里,在孤独中奋笔疾书,历经1年半写就这部《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仿佛是孤独的汪洋,汇聚了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的孤独细流。试想,在无垠的时间汪洋中,每个人也只不过是孤舟一帆,飘飘荡荡,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飘往何处。无论什么时代,身处何处,没有人是不孤独的,与其在与孤独的战争中郁结寡欢,不如认清人生注定孤独的本质,与孤独和解,只求一份平和宁静的心境。

猜你喜欢

何塞马尔克斯家族
开“垃圾银行”的秘鲁少年
走过“孤独”与“霍乱”,一生挚爱成就马尔克斯
一名清洁工,捡出一座图书馆
皿字家族
一个办家庭图书馆的拾荒者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一点点体面
十字街头
马尔克斯曾阻止《百年孤独》被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