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写作的创新思维探讨

2019-10-21倪菁菁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广播创新思维

倪菁菁

摘要:广播作为百姓接触较为广泛、较早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广播曾经也有过一枝獨秀的发展阶段,且不论是在新闻传播、娱乐生活,还是教育群众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也受到了较大冲击,陷入了尴尬境地。对此,要想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加强创新探索。

关键词:广播;新闻写作;创新思维

新闻角度主要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将事实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而选择的报道角度。面对新闻素材,其编辑人员是否可以从更新颖角度来做到准确把握是极为重要的,选择的角度应始终坚持贴近受众的思想情感。主要是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若能够做到与大众思想情感的密切联系,人们的关注度便得到大幅度增加,才会真正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广播媒体来讲,应给予足够重视。在角度选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求实、求真和求新的要旨,真正做到贴近大众,并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提出来让受众获得不同的感受。

对于广播新闻来讲,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通常都是真实感人的一个个细节。对此,在新闻写作中,其记者要重视对那些可以打动人的细节进行准确把握。或者是适当增加一些冲突和悬念,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受众的好奇心,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听率。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广播新闻写作的创新思维,也能够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首先,记者要实现对现场各种事情的全面关注。从比较大的角度来讲,应着重留心新闻现场性质,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新闻现场的场景也要做到留心掌握,如,天气是晴是阴,周围的花草树木是怎样的,是否有什么小动物等等;而现场的人与事是最重要的,不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事,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关系、发展变化等值得密切关注。总之,在新闻现场,记者要从不同角度做出更全面的观察分析,可以通过多角度、连续性,以及比较新的观察方法的综合引用来实现对新闻现场的全面认识。在完成全面观察之后,应基于自身写作上选择的独特角度来做出更精细的观察。精细主要强调的是要真正体现出细致、深入,不仅要将普通人易忽略的现象、事实观察出来,还要真正突破表面现象的种种局限、迷惑,更深度地分析、把握新闻事实,从不角度来实现对新闻现场底蕴的深入探究。

其次,有效把握现场气氛。对于受众来讲,其对现场的认知、现场气氛的感觉通常都是来源于记者的播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现场气氛渲染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广播这种通过声音来进行现场气氛传达的节目来讲,若忽视了现场气氛,整个播报过程就会显得过于平淡。因此,在新闻现场,记者首先要从宏观角度来实现对新闻事实把握。如,面对一项已经竣工的大型工程,记者要着重将那种宏大、热烈的气氛传达给受众;而在身处于抗洪抢险的现场时,给受众带来的则应该是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等等。这些现场一旦出现错位,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播报效果,也会给受众带来莫名其妙的感受。

最后,现场报道要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一方面,报道内容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样听众才能够快速、准确了解。为此,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过程中就要对报道结构做出充分考虑与恰当选择,不能引用文字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最适用的就是顺序结构,结合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顺序来进行报道安排,同时记者的口头报道要始终做到与时间进程的协调一致性。或者是引用并列结构。简单来讲就是将多个事件并列,基于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将其中的典型事件挖掘出来进行报道;另一方面,要重视感情色彩的恰当引用,以此来促进现场感的不断增强。广播新闻一直以来都具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对此,其记者就要善于引用文字描写手法来完善现场的形象描绘,对人物做出更细致的描写,也只有这样,听众才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听众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在近几年的媒体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呈现出一种情况,就是社会上在出现某一新闻事件、人物时,诸多新闻媒体一直都会呈现出一哄而上的状态,且报道的角度、形式大多数是相似的,这也是很多媒体一直难以取得理想发展成果,处于原地踏步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广播媒体要想为受众呈现出更独特的报道,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重视、加强新闻写作、报道的创新探索。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广播创新思维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