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

2019-10-21胡学敬王龙张铁征李萍孙秋月刘俊艳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瘀气虚心绞痛

胡学敬 王龙 张铁征 李萍 孙秋月 刘俊艳

【摘  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所有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绞痛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体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提高心脏耐受力。

【关键词】体外反搏;气虚血瘀兼浊毒;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25-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阻塞或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疾患[1]。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其中气虚血瘀兼浊毒证在临床中证型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方法-体外反搏应运而生。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体外反搏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在心肌缺血情况及心脏耐受力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2017年12月~2018年10月,运用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于衡水市中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 55~65 岁,平均 61 岁;病程 2~16 年,平均 6.4 年。对照组30例,男15 例,女15例;年龄51~63 岁,平均 60 岁;病程 1.5~19 年,平均 5.4 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者。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

其主证:胸闷、胸痛反复发作;次证: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失眠,纳 差;舌象:舌暗红,或有瘀斑点,苔薄白;脉象:脉弦滑。辨证时,具有胸闷或胸痛主证之一,其他症状有2项及舌脉支持的即可诊断为气虚血瘀证。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心绞痛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采用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ECP/T1型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疗程为30天,每天两次,每次30min,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

1.4疗效标准 以观察心绞痛症状疗效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和心血管ST-T改变进行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進行。症状改善判定标准如下: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由较重减到轻度的标准,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有效:疼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心电图 ST 段压低经治疗后回升 0.05mV以上,主要导联 T 波倒置变浅达 25% 以上或 T 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症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经6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运动耐量明显增加,体外反搏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运动耐量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

3 体会

冠心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临床症候的记录,如《素问 脏气法时论》中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2],指出了胸痛发作部位及特点。后《金匮要略》中提出其病因,归结为寒、痰、气、淤。胸痹病,其病在胸,因宗气聚于胸中,故而考虑胸痹与宗气不足有关。周学海曾云: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 、声音以及肢体运动, 筋骨强弱者, 宗气之功用也。宗气不足, 不能推动呼吸和气血运行,临床上则可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喘促、言语低微等症。气虚无力运血,血行瘀滞,心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4]。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且发作次数减少,临床观察指标有明显变化,据相关研究证实,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加一氧化氮等的合成和分泌,利于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降低血管僵硬度,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心脏灌注,促进心脏侧支循环,改善冠脉支架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再发狭窄的几率,体外反搏治疗也正符合中医所谓通则不痛的原则。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2002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将该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确定EECP临床应用地位的历史性标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发宽,林乐健.浅谈冠状动脉造影术[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959-960.

[2]赵亮,宫丽鸿.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8):2228-2231.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54.

[4]李京等.胸痹心痛中医学术源流及特点[J].时珍国医医药,2014.25(4):908-910.

猜你喜欢

血瘀气虚心绞痛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