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紧糖尿病的前期“干预”

2019-10-21钟永强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干预病情体重

钟永强

【中图分类号】R47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6-01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疾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该病症目前并无彻底根治办法,患病后需要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控制的配合稳定病情,减少其它并发症,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患者的痛苦。因此,对于糖尿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抓住前期“干预”的关键时期,快速抑制病情恶化,维持病情稳定,避免病情更深入的发展。

1 糖尿病初期症状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使糖尿病患者的年龄逐渐提前,目前我国存在诸多20多岁、3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但是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很多年轻患者并无充足的时间了解自己的身体,因此,并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症状,鉴于此,应学会判断糖尿病病情,当机体突然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我国群众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身体情况,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1.1 体重突然减轻并无法确定原因,尤其是原本肥胖,突然间体重快速下降情况;

1.2 家属有糖尿病遗传史且年龄超过40岁群体;

1.3 反应性低血糖患者;

1.4 在无滴虫感染情况下,外阴瘙痒女性

1.5 肢体溃疡情况持续得不到缓解;

1.6 四肢末梢经常性麻木或疼痛;

1.7 多饮、多尿、多食;

1.8 分娩胎儿过大,体重超过4000g;

1.9 肺部、皮肤、尿路反复感染;

1.10 妊娠并发症者,如流产次数较多、羊水多等。

2 糖尿病检验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但是类型不同,初期症状也存在差异,例如Ⅰ型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十分明显,但是Ⅱ型糖尿病初期其无症状表现,这就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判断上出现错误,因此,当民众机体出现上述初期症状时,应秉持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出科学的诊断,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但是糖尿病化验并不单纯的对于诊断糖尿病、判断糖尿病发挥作用,检验结果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其它的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肾病,糖尿病会导致其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影响,这项功能下降后,患者体内的血糖就会飙升,检验结果也会显示尿糖为阴性;但是肾病发病也可能导致患者肾糖阈值下降,这种情况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糖处于正常状态,这时检测可以测试尿糖为阳性。所以,对于不同的检验结果,要从不同角度考虑,并不是所有症状都可以判断为糖尿病。此外,如果人体突然摄入过多糖类、肝功能受损后,短时间内也会出现机体血糖与尿糖飙升情况,这种属于暂时性尿糖,并非糖尿病。

3 糖尿病前期“干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在糖尿病发病前期通过营养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可以控制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通常从饮食与运动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具体来讲,饮食干预应做好饮食摄入控制工作,减少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患者每日摄入的糖分、热量、脂肪的摄入量,减少食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此外,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日规律进食,配合医嘱进行食材的选择。

运动干预主要是通过运动手段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体重,避免其增重,一旦增重,患者体内的脂肪总量将会提升,这将严重影响抵抗胰岛素的吸收。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的通过慢跑、骑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方式的健康水平。同时,在運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病情的监控,每日需要定时进行体重测量,最好选择体脂秤,可以计算出身体各项指标;并且每日也要定时进行血糖浓度测试;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时间最长间隔不能超过180天,最为适宜的频率为每90天进行一次复查。

但是由于患者个人情况不同,很多患者由于年龄或身体机能问题并不适合运动,那么可以选择药物干预手段,现阶段临床使用的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品的药效都十分显著,适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中。其中阿卡波糖药物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对食物的葡萄糖分解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因此,应在饭前服用阿卡波糖,或在进食过程中与食物一同嚼服,但是药物干预的弊端十分明显,停药后如果病情失去控制则会导致病情加重,而且药物干预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药物干预也不能忽视生活方式干预,尽量减少患者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配合药物治疗对病情展开有效控制。

4 糖尿病预防方法

从上述内容可知,糖尿病在现阶段的医疗条件下并无法彻底根治,一旦患病,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病情的加剧容易引起其它并发症,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应尽量控制当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病症预防方法。

一是,我国民众因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发病率,由于糖尿病并不是一项传染类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受遗传以及后天因素的影响,如果后天生活方式不健康发病率将会大大增加,例如,高热量摄入、不运动、肥胖等。因此,建议民众在生活中遵守低糖、低脂、低盐的饮食观,日常可多摄入维生素等物质,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并对自身的体重进行长期监督,根据身高测试体重是否合理,如果超过标准应通过运动、控制饮食等方法减重,维持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此外,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将运动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每日进行合适的运动,消耗身体热量,保持身体机能以及肌肉组织得到锻炼,但是无论是控制饮食还是锻炼,都需要循序渐进,根据身体的承受范围进行,切勿急功近利导致其它问题出现。

二是,强化糖尿病预防意识,定期进行血糖值测量,并根据糖尿病初发症状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老年群体的预防意识都较强,会每日晨起后进行血糖的测试,但是年轻人的测量频率较低,间隔时间也较长,但是如果身体情况突然出现变化,或某一问题始终得不到缓解,则需要引起民众的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

三是,由于糖尿病会导致其它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大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伤残几率以及死亡几率,因此,一定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确诊,及早介入干预手段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控制。

糖尿病是当前社会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终生都要承担其影响与带来的痛苦,因此,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能够争取在最佳治疗时期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能够自律、规范生活,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几率,减缓患病后病情的恶化。

猜你喜欢

干预病情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THE FAREWELL
体重
听诊器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