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学 感悟成长
2019-10-21李鸣
李鸣
摘 要:不是每一片绿叶最终都能融入春天,成就生命的勃勃生机,不是每一棵小树最终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成就森林的伟岸浩荡,但它们不会后悔,因为它毕竟生长过,努力过。我们只是春天里一片绿叶,大地上一棵小树,我们只是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没有人也不需要人们记住我们,因为我们在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育教学 沈昊宇. 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J]. 教书育人,2013(4):99-100.感悟 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每一次的“公开课”、“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不仅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更是要让我们在活动中真正去感悟“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一路走来,那节公开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精心准备,积极参与
课标是一盏明灯,照亮教师教学。在讲公开课之前,我认真了解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吃透教材,理出重难点。其次,我仔细观摩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教师的课,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语文课,孔老师用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数学课,宋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豁然开朗;英语课,郝老师微笑亲切地启发让学生如沐春风。她们的课堂深深感染着我,不由地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日的课堂:喜欢当“导演”加“主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太少;不善于和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只注重自己的教,忽略学生的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我把这节公开课定位在以学生展示为主的模式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来尝试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但要让学生突然接受这种转变谈何容易?我只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由一节课的我主讲转变成让学生多说,尽量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此外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需,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课堂。针对七年级学生活泼、求知欲强的特点,我把全班分成了九個小组,将预习的内容板块化,分发给各小组,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课前讨论,查阅资料,将讨论成果和疑惑留待课堂交流汇报。
二、师生配合,精彩呈现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例如:讲眼球结构时我通过“生活相似事物大比拼”“找不同”环节,引导学生上台展示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形成;讲视觉形成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写一写环节,让学生掌握视觉形成部位;在讲耳这一环节时播放的是由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视频,学生们看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总结出:我们是如此的幸运,可以用明亮的眼睛看多彩的世界,可以用敏锐的耳朵听美妙的音乐,我们更应该好好的保护它,利用好它们,去发现世界的“真、善、美”,一下使整节课的内容得到升华。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发现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他们自己讨论,自己讲解、自己总结、自己点评,把一节课演译的异常精彩!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课后反思,收获成长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师生配合默契,互动性较强。但与实际预设的结果相比主要有三点差距:一、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有的学生一节课几次上台展示,有的学生一节课一言不发。二、课堂虽还给学生,但教师放手不够彻底,特别在习题的处理上采取以全班齐答的形式,没有针对性。三、整个教学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今后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预习应更有针对性,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民主氛围,激励质疑解难,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置身于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展示自我良好氛围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与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反思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把感悟落实到教学之中,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稳。
参考文献
[1] 程彧立. 潜心钻研教材 生成教学智慧[J]. 新课程(中学),2014(8):185-185.
[2] 沈昊宇. 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J]. 教书育人,2013(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