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21吴松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吴松涛

摘 要:为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等四部门依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于2015年12月联合印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三年来,援藏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和汗水,促进了当地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及时加以解决。

关键词:“组团式”教育援藏 援藏成效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扶贫先扶智,2016年,来自17个省市的援藏教师响应国家号召,肩负重托,告别亲人,远赴西藏,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力争把藏区教育事业搞上去,把教学质量提上来,与藏族教师一起共同培育雪域高原最美“格桑花”。自此,“组团式”援藏教师成为援藏大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成效明显

实施“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以来,广大援藏教师真诚付出、真心融入,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内地先进的管理理念在西藏各学校中得以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先进的教学设备广泛应用,教育科研工作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突破性的,如日喀则市上海实验中学2017年高考上线率达100%,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8年高考上线率达99.84%,对藏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组团式”教育援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是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参考,各省市在组团援藏教师的选拔、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组团援藏教师在班级管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亟待解决。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总体来说,大部分援藏教师个人素质高、能力强、态度认真、敬业奉献,把援藏工作当成一项严肃的政治使命和光荣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在个别教师中也存在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政治觉悟不高等现象。还有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方言浓,严重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这也是各省市教育部门在选拔援藏教师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2.教学方法不接地气

很多援藏教师都是内地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教学方法,但有时在实际教学中对校情学情研究不够,盲目照搬内地事例、情境举例子、打比方,本地学生既不熟悉也不理解,教学方法不切合实际,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3.师生交流存在障碍

虽然现在藏族学生从小就学普通话,但有时理解一些词汇时还是有困难,藏族教师在上课时对有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可以用藏语点拨,但援藏教师基本不会藏语,与藏族学生交流存在语言困难。另外,援藏教师来到西藏之前,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不了解西藏及藏族文化,对西藏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很难引用本地具体事例辅助教学,和学生在情感交流上也存在距离。

4.团队之间交流欠缺

17个省市援藏,在西藏每个地市都有几支团队,如拉萨有北京、江苏两支组团式援藏团队,日喀则有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四支组团式援藏团队,这是一个很难得的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机会,虽然平时也有教育沙龙等相互切磋的平台,但各团队之间坐在一起相互探讨的力度和广度还是不够,这也是教育资源的一个浪费。

再一个就是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的深度交流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受援学校非常重视援藏教师作用的发挥,在促进融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程,藏族教师与援藏教师集体备课、同上一节课活动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深度融合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细做实。“组团式”援藏教师原则上是一期三年,但实际上各省市援藏时间不统一,一年、两年、三年都有。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具有周期性,组团教育援藏时间偏短,不利于教学衔接,也影响到“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整体成效,最好统一明确为三年一轮换,同时鼓励优秀援藏教师长期援藏。

三、对策与措施

1.精准选拨组团援藏教师

各省市在选派援藏教师时要统筹规划,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与对口援建地市教育部门提前对接,明确受援学校所需教师数量、学科分布,按需选拨援藏教师,精准援藏。同时,各省市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选派教师的质量,无论是教学能力、政治觉悟、责任担当,还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普通话水平都能够符合援藏工作的需要,为西藏教育事业输送精兵强将。

2.重视教育方式方法运用

援藏教师要把内地先进教育理念与当地校情学情有机结合,不能机械生硬的照搬照抄,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藏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确实有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个难题,部分援藏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藏区特点改编教材与复习题,课堂教学中引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身边人举例讲解,把教学资源本土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3.丰富藏文化历史知识

援藏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克服交流障碍,让藏族教师和学生认可,还要在学习藏族文化历史知识、学习藏语方面多下功夫。适当的学些藏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强亲和力,提升教学效果。丰富自己的藏族文化、历史、宗教知识,可以更好的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当地生活,增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4.加强教育组团之间交流

各地市组团教育团队之间应该进一步加强横向交流,发挥各自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共同探索藏区教育发展的思路、学校管理的措施、教育教学的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藏区教育实际,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教育援藏新模式,在共同研究中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要做好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的深度交流工作,援藏教师不仅要教方法还要教理念,不仅要共同教研还要一同科研,切实发挥好援藏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西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是一件新鲜事物,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广大援藏教师克服高原缺氧的环境、克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雪域高原勇担大任,书写大愛,对补齐西藏地区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