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能活多久?
2019-10-21万荔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5-01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的跳动提供了整个人体功能的动力,同时它也是极其脆弱的,多种心脏病随时可能威胁它的健康。慢性心衰亦是威胁心脏的杀手之一,主要诱发原因有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的心肌损伤。慢性心衰是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现象,要想治疗慢性心衰,仅改善其症状还不够,我们需要针对受损的心肌进行针对性治疗,阻止其自身继续恶化,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究竟慢性心衰的诱发机制是怎么样的呢?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如何及时发现、时时监控?在慢性心衰发生后怎么办?同时怎样有效预防慢性心衰呢?本文将一一进行了解答。
1 慢性心衰的诱发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慢性心力衰竭伴随着大量的并发症,包括肺部、胃肠道淤血,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泌尿系统紊乱甚至肾衰竭。身体出现运动乏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如果患过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基本可确诊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心肌收到损害,根据受损的程度,病变可分为轻、中、重、急四级。轻级为生活能正常进行,无心衰症状,中级为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水肿、呼吸困难等,重级为较轻的身体负荷时,身体即表示出不适。最严重则是在休息中,身体也会表现出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多因为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等,年轻患者则多由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病引起。心脏的负荷过重也导致慢性心衰的病因出现,血液容量过重影响了心脏负荷过重运动。慢性心力衰竭影响因素众多:呼吸道的感染,身体及心理上的劳损;情绪的紧张或过分激动等,血液循环的不稳定;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对药物的不恰当治疗等。在漫长的病期发展中,并发症往往让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例如,患病时常常伴隨的血流动力的絮乱和神经内分泌物质的代谢异常。慢性心衰在早期的病变时会出现心率不稳定、心肌增厚、心脏扩大提高心肌收缩力,使心脏容量增加;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其造成不利影响。
2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如何监控和发现?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如果及时发现并到医院接受救治,生存几率和时间将会大大提高。一般来讲,因为心脏病(心肌梗塞、扩张等)引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治愈难度大,存活的时间也会相对较短。如果因为较轻的高血压、冠心病引发,患者虽然生存质量大打折扣,但存活时间较长,可以达到二、三拾年。所以,及早发现并及时救治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相应的医疗监测手段:
2.1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我们可以及时发觉患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症状。
2.2 胸部X光片。非常直观看到心脏增大、肺部淤血,水肿等病变。
2.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诊断心包、心肌或瓣膜疾病,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全面定性心脏指标,估测肺动脉压,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1]。
检测体内心衰标志物含量。患者体内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含量超标。
3 慢性心衰发生后怎么办?
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了慢性心衰症状,患者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应乐观面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为有效的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必须在医生的帮助下,针对自身的病因和诱因进行透彻剖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高效解决病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伤。
3.2 医院针对不同病患一般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比如:纠正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感染、控制血压、改善冠心病、控制心室率及时复律等。
3.3 患者需要规律休息时间,严格控制体力消耗,避免精神高度紧张,可有效减少心脏的负担[2];
3.4 对患者的饮食方面,应低钠摄入,少食多餐进行,如果出现了水肿现象,还应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
3.5 可以采取吸氧措施。部分患者在病患发作时呼吸困难,可以使用流量在2~3.5L/min强度的氧气输入,减轻人体氧气吸收负担。
3.6 适当使用利尿剂。适量的利尿剂能排除人体过多的钾、钠等元素;
3.7 排除体内潴留的体液,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4 怎样有效预防慢性心衰的发生呢?
要想预防慢性心衰的发生,患者自身具有极大的责任。首先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多了解病变的基本常识,出现体重过快增长、四肢乏力、心率波动等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不可麻痹大意,放任病情肆虐。其次,需要患者自觉、主动抵抗病变。心态要保持平和,不与他人发生冲突;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坚持适量锻炼,恢复身体机能;戒烟戒酒,杜绝病从口入[3]。再者,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日常调理知识,包括合理使用利尿剂等。最后一定要配合医院治疗,按照医嘱用药,及时复诊。出院后患者应自觉检查体重、血压等数值变化,及时进行病情分析。每两周到医院复诊一次,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待到病情缓和后,药物摄入量趋于稳定,可将复诊时间调整至一月一次。
参考文献
[1]江璐璐,蒋新凤,刘瑶.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超声诊断参数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10):232-233.
[2]郑璐.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7):1069-1070.
[3]杨明珠, 方芳, 魏鸿蕾. 出院后继续教育与生活指导课程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0, 24(28):2572-2575.
作者简介:
万荔,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擅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致力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