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常规 促进有效教学
2019-10-21付美华
付美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教学均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改革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课堂常规来说也不例外,同样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不难理解,就高中阶段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言,其与健康教学新常规的实际落实情况之间是无法脱离干系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效、有序的课堂常规,不仅能够对规范的教学秩序进行建立,同时也能够帮助培养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课堂常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课堂常规”在教育界是个屡见不鲜、却又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处于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只有对课堂常规更好地进行落实,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体育学科课堂常规的定义分类、国家最新推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常规(试行)》的规范要求为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当中所见到的高中阶段体育学科课堂常规的落实情况及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探究与思考,并提供具备可实施意义的解决策略。
一、严肃课堂纪律:对有序规则的建立
(一)课堂的严谨、民主立规
身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角色,我们应当在开学伊始便引导学生清楚而明确地认识到高中阶段体育学科课堂常规的具体内容[1]。举例言之,在开学的第一课上,首先组织学生对体育课堂健康教学新常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师生共同就如何正常履行常规的问题做出讨论与探究,最终达成双方都认可的共识。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例,这一类课堂的有序规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定小组长,负责对自己组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迟到或者早退;规定好的体育课服装要求;上课铃响之后,体育委员负责整队、集合,最后向执教教师报告出勤人数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重视体育课堂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可以考虑将平时课堂纪律的履行情况纳入到期末考核的范围之内,占据一定程度的分数比例,进而对学生自身体育行为的自律习惯进行养成。另外,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具备自身的特点,教师们同样需要格外注意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同教学环节的施行情况。
(二)自觉内化常规内容
课堂规范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必然会经历一个被学生们认可接受、最终内化的过程。具体来说,体育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标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点带面”,帮助孩子们自觉地养成良好课堂行为的习惯,由最初的“他律”逐渐转变成为“自律”[2]。
那么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呢?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利用好最初选定的“小组长”自身的榜样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许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个别学生轻视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出现违纪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尊重这名学生的个人尊严的基础之上,正面对其进行严肃教育和引导。具体来说,也就是帮助他(她)理解在体育课堂上“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对学生应当达成的方向进行明确,进而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地对课堂常规进行落实、将课堂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到最大化,教师同样可以适宜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励孩子们“自律”。
二、加强常规教育:对思想建设的重视
从高中阶段体育学科自身的性质出发,其自身突出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体育课通常都是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倘若缺少了对体育课堂孩子们具体行为的明确措施与规范,便无法对基本教学任务的达成做出保证;与此同时,学生的室外活动同样有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运动伤害事故。不难理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在思想上确切认识到落实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3]。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每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都应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任务:健康教学新常规的履行与否、落实的具体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达成对常规教育进行加强的目的,一方面需要教师本人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中进一步对健康教育新常规履行情况的反思进行加强,另一方面则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健康教育新常规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真正做到了高度重视,才能够达到认真履行教学常规的目的。
结束语:
简而言之,体育课堂常规是师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都应当彻底贯彻落实的基本准则,其对实际教学有效性而言,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从新常规实践策略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并分析了推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常规的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领域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经验,为推动我国高中阶段体育学科教育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慧娟.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12-213.
[2]滕景堯.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11.
[3]王政.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2):63-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