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虚构写作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呈现与传播

2019-10-21翟莉丽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女性形象

翟莉丽

摘要: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面向生活、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文本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它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扩展着自己的写作领域,勇于展现不同特定社会人群的面貌。近些年来,非虚构写作的写作主体更多关注了女性群体,尤其是精英女性群体。她们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分重要力量,在展现新时代风貌与精神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女性群体依然受到男权主义的影响,大众对女性群体依然存在刻板影响。所以研究非虚构写作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呈现与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人物》杂志中2016-2019非虚构写作文本的青年女性形象进行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在角色类型、内容主题、叙述策略等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非虚构写作中青年女形象的形象呈现出的特点,为之后非虚构写作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呈现与传播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女性形象;刻板印象

一、非虚构写作中的女性形象角色类型分析

(一)职业角色——女性精英受更多关注

在《人物》杂志中,精英女性的报道数量占据女性报道中的58%,精英女性主要来自演艺事业、智能科技行业、公益事业、政坛、体坛的佼佼者。如“女版乔布斯的骗局”、“女王的暮年”“她不一定总会赢,但一定不会输”、“顺风车女掌门的奋斗史”、“说脱口秀的女人”“在男子的世界里面,一位女性夺冠了”等报道,在报道女性群体时,除了从事演艺事业的女性专题报道会以个人名字为标题,其余女性报道均在报道的标題中写了“女”字、或“她”字。这些标题都有强调女性的性别。尽管报道的女性均为来自社会各行业的精英,但是受众对女性性别的偏见还未消除,被报道的女性自己的思想也还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约束。

(二)受教育水平——主要为知识分子

在《人物》杂志中,明确提到女性教育水平的文章占所有女性报道文章的20%,此类文章的标题均写明被报道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如“我是女博士,那有怎么了”“中国性学教父: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无性的人越多”等报道中,一直强调女性的学历,在报道中学历越高的女性,在思想上会越开放,行为方式也与学历一般的人有所不同,也因此受到一些偏见。尤其是女博士在婚恋问题上遇到的问题会比学历在博士以下的女性更少,受到的偏见也更多。

(三)婚姻状况——已婚妇女占较多篇幅

女性的婚姻状况一直是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人物》杂志中,涉及到女性婚姻状况的文章占全部女性报道文章的30%,且被报道的女性婚姻状况多为已婚。如“离婚前,她们是一道关卡”、“一个失婚女人的觉醒之路”、“不论是否想成为一个母亲,你都需要知道这些”等报道,都着重强调了被报道女性的婚姻状况,在报道中,一些女性为社会的精英,但是报道主题并没有放大精英这一主题,而是凸显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及婚姻状况,改变大众对传统女性的印象。

二、非虚构写作中的女性形象内容主题分析

(一)女性精英感情生活

女性精英因其在社会中的贡献而受到大众的关注,女性精英在社会中表现出的大多是干练、智慧、有内涵的形象。光鲜亮丽的形象和突出的工作能力已经成为女性精英群体的标签,而比起这些受众早已熟知的信息,女性精英群体的感情生活对受众来说更有吸引力。《人物》杂志在报道女性精英群体时就深谙其道,在《女王的暮年》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席薇亚 厄尔的感情生活。她曾在读博期间与一位动物学家结婚,并因此中断自己的博士生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传奇女性的私人领域的感情生活,让这位精英女性的形象更加饱满、更生活化。

(二)已婚妇女家庭生活

在《人物》杂志中,女性群体不只是关注精英群体,也将注意力放在了不被大众关注、但需要受众去关怀的群体——已婚妇女。已婚妇女包括已婚未生育女性、已婚已生育女性、离婚已生育女性。在报道已婚妇女的文章中,多数表现出了对已婚妇女家庭生活遇到的困境与内心的心路历程。在《不论是否想成为一个母亲,你都需要这些》中,文章以“女性生育”为主题,描述了一位母亲在生子前后自己遇到的困境及情绪变化。“漏尿那件事,一开始我完全是当作生活里的一个笑话讲出来的。也许年轻男性不太明白,但在我生活的圈子里,这是生育过的女性都知道的事情。相比于产后带来的物理伤害,精神伤害是更普遍和更严重的,月子也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一位女性如果患过产后抑郁,让她再生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不可能的。”这些女性的自述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已婚妇女的心理。

(三)女性生存的困境

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报道女性生存困境的非虚构写作,在《人物》杂志中,被报道的主题主要有女性的困境。而很少有人关注被少女内心的想法。在《不能闭上眼睛扭过头去,假装完事太平》这篇文章中,被报道的女性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口述自己的感受。“我知道经常有些人身在熔炉的环境里,操着狩猎的心,指控归指控,教授也是人啊,你也得保证。只有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你才能保证指控人的公正,被调查人的清白,都不会被损伤。”作者用文字展现出了被报道女性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让社会大众开始思考女性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偏见与误解,必须通过立法、采取一定措施才能够减缓。

三、非虚构写作中女性人物形象传播反思

非虚构写作中的女性形象日渐饱满丰富,主题不局限在女性精英,也关注边缘女性群体生存困境,体现了非虚构写作的情怀和温度。但是在内容上,还是较多选择热点话题,在内容上不够有深度。无论什么时候,非虚构写作的内容是核心。正如“每日人物”在“发刊词”写到:“内容的寒冬还是春天,不过是气候变化。在变化中,坚持内心的核,才能对得起这波涛汹涌的巨变。”好的报道、好的故事永远不缺乏读者,不缺乏市场。优秀的写作者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优秀的非虚构作者在的地方就是非虚构写作生产地。今后的非虚构写作中的女性形象传播应从内容上更加有深度、温度。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女性形象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