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2019-10-21巩斯茂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重要性

巩斯茂

摘要:本文对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意义入手,进一步介绍了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作品分析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音乐作品分析;钢琴演奏;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高雅艺术越发得到大众的青睐。事实上,提升钢琴演奏的质量就需要做好音乐作品的分析,而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值得思考。

一、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意义

(一)培养演奏者的艺术审美特质

钢琴演奏的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完满的进行一场精彩的音乐演绎,不管是针对专业的音乐学习者或者是兴趣爱好人员,都不能脱离这个实践目的。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让演奏者充分地把握作品艺术内涵,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特质。事实上,只有演奏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把握演奏过程中的节奏、音律的准确程度。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文化特征

音乐是极具时代文化特征的元素,对那些专注于音乐创作领域的工作者而言,只有保持新鲜的活力与创意,才可以促使音乐保持持久的活力。通过长期的音乐作品分析研究,能够使演奏者把握不同作品所特有时代文化,帮助其掌握钢琴演奏的诀窍所在,最终保证音乐创造、作品演奏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有利于提升钢琴演奏效果

随着社会的演变钢琴演奏的内涵与表达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演奏者要不断接受全新钢琴知识的更新、审美的追求,不断接触行业内优秀的作品。钢琴的演奏中需要较为强大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及实践技巧,不仅依靠技术训练,还要进行深入的作品理解,增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演奏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

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要求分析者从技术角度入手,综合运用文学、美学等领域知识,对作品进行综合解读,进而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核。就文学方面看,作品的分析是指对其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生平、主题表达等加以了解或掌握,技术方面则是指对作品的音响、旋律、节奏、结构等加以研究。通常情况下,必须将技术、文学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力求挖掘最全面而深入的信息,立体化呈现作品内容,以此更贴切地把握作曲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指向。

(一)创作背景的分析

在分析一部作品之前,首先就要认识其创作背景。如前文所述,作品背景把握涵盖作曲家的经历、社会的宏观环境、作曲家的微观情绪等,这些都构成了一部作品主题产生的基础,因此对其加以分析,能够高度还原作品的创作环境和作曲家的心理状态。同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作品在整體上会呈现出一种相对鲜明的特征,国情及民族文化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背景。比如,在分析中国的音乐作品时,就需要将中国文化作为大前提,联系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取向。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在内容和模式上都与西方音乐有一定的差异,这表现在旋律、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不同层面上。钢琴演奏者在演绎作品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多种路径获取与作曲家、目标作品相关的背景信息,做到全面了解、深刻把握,尽可能准确地抓住表达作曲家情感和作品内涵。

(二)主题和体裁的分析

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必然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或中心,对作品进行分析,首先就要研究该主题,了解作曲家的意图。主题是作品创作的立意点,作品的展开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深化主题的过程。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同样是一个解读、表达主题的过程,只有正确地对作品中的一个或多个主题或中心进行分析,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表达。诗歌可以有格律诗、自由诗或其他,而和诗歌作品类似的是,音乐作品的构成也是按照一定的体裁结构进行的发展,钢琴演奏者在认识音乐体裁的基础上,才能在演奏中为听众营造恰当的氛围,带给听众不同的内心体验。例如,《十月——秋之歌》对内心活动表达较多,在演奏时就需要重视复杂的细微变化,包括呼吸的渐弱、渐强处理等。

(三)曲式结构的分析

曲式结构在整体作品中承担着骨架的角色,是撑起作品内容的重要内在构架,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极为典型的结构特征。在西方音乐作品中,成千上万的优秀音乐作品承载了许多典型的曲式结构,运用最为普遍的无疑是奏鸣曲式,它按照三部性原则,可以表现出许多极具哲理性、民族性、冲突性的作品和情感。我们常见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之外还有许多交叉或边缘的曲式结构。每一种曲式都有它善于表现的音乐类型,这些所谓的结构也经常会随着作品的需要而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在正式的作品分析过程中,既要有对作品的宏观认识,又要从细节着手,对具体的符号、标记进行深入研究。通常是将乐谱中所含的踏板、调性、力度、拍号、和声等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展开分析。这往往是结构细分的重要标志。钢琴演奏者对此类信息的理解透彻与否,会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质量。正确把握作品的结构才能正确地作品的内在关系,是戏剧冲突、统一递进或是起承转合。

(四)风格的分析

风格,是音乐作品诸多方面最为代表性的显性表现。每一位音乐家都具有其特殊的创作风格,这是由其审美特质、生活经历、音乐表达方式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说,作曲家在创造音乐作品时,都会经历一个前期模仿的过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这些特色集中表现旋律色彩、节奏以及和声上。在针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应该注意把握这种独特的风格,发现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西方代表性的和声风格有16世纪的“调式”、18世纪的“大小调和声”、19世纪的“民族调式风格”和声与20世纪“非调性”、“现代”和声。

比如,在对多于一段的乐曲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调式、调性在各个句子中的具体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具体的内容、情感的变化,甚至作曲家当时的生活、心理状态联系起来,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情境。而节奏作为音乐作品中最具活跃性的要素,根据乐句和乐音的强弱长短组织、构成整首音乐作品,所以加强对节奏的分析无疑是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要明确作品中包括了哪些特定的节奏模式和典型音型,从数量上对其加以判断,并且联系节拍与动机做进一步的展开。这些调性、节奏等常用的手法或模式往往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风格。

三、如何提高作品分析能力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往往会具有比较高超的分析水平,而较强的音乐分析能力,离不开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的支撑。演奏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审美经验,在接触新作品时,快速、直观、精准地抓住作品的内涵。钢琴演奏者应该在长期的练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专业内外的理论知识学习,锻炼自己解读作品内容的能力,形成独特的音乐作品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钢琴演奏。

(二)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演奏者需要提升音乐感知能力最佳的方法就是研习经典作品。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演奏者可以有计划地培养自身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理解的能力,锻炼其演奏钢琴的能力,不断地接触多元化、特点不一的经典音乐作品,对各种音乐的节奏、旋律、主题做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针对性地训练技术表现能力,演奏者的弹奏技巧本身是表现钢琴内容和感染力的关键渠道,演奏者为了达到“声情并茂”的弹奏效果,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不同审美风格钢琴作品的展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意义重大。这表现在培养演奏者的艺术审美特质、把握作品的时代文化特征、有利于提升钢琴演奏效果等方面。同时,把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包括,主题和体裁的分析、创作背景的分析、曲式结构的分析、风格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音乐审美情趣是提高作品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宋玉琳.欢乐的颂歌与悲怆的哀鸣——“贝九”与“柴六”之比较研究[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2]吴琳.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3]朱锐.《被沉没的教堂》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兼论钢琴演奏中的整合问题[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4]钱明慧.音乐美学中的视界融合对钢琴演奏的启示[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04).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重要性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浅述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培养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分析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