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践探索
2019-10-21胡崇安
胡崇安
摘要: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初中生学习化学颇有兴趣,多数学生学习效果很好。而学生进入高一以后,由于知识点大量增加,难度大幅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大量学生化学成绩严重下滑。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跨度大,缺少必要的衔接,本文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课堂教学为例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践探索,以期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素养 初高中衔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化学学科素养基本内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过程中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首次向学生介绍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详细介绍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度和要求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学习的零碎记忆,做好衔接工作,编织完整的知识网络[2]。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三个环节,在各环节中落实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
环节设计 化学学科素养维度
环节一“苏打兄弟”本领大 化学学科素养5
环节二“苏打兄弟”比高下 化学学科素养1、3、4
环节三“苏打兄弟”互转化 化学学科素养2
表1 教学环节与化学学科素养
1.“苏打兄弟”本领大——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唤醒学生的记忆
九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者苏打,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在高中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苏打兄弟本领大”的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在回忆中收获新知,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苏打兄弟”比高下——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弄混淆,我们是否可以比较一下这对“苏打兄弟”呢?
(1)小苏打之小
与苏打相比,小苏打“小”在何处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算算分子量,比比溶解性,测测PH……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而且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提升。
小苏打之快
苏打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都有碱性,二者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谁反应速率更快呢?蘇打兄弟可以比一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实验证明,小苏打与盐酸反应更快,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呢?此时,可以从微观去理解碳酸根结合氢离子是分步进行的,也可以借用手持技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此过程的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证据和推理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苏打兄弟”互转化——通过物质间转化加深学生对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理解
小苏打和苏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其间隐含了多种知识: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比较;固体碳酸钠中混有碳酸氢钠如何除杂;二氧化碳气体中有其他气体杂质选择什么溶液洗气等等。在该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从个别物质的学习提升到对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认识。物质间转化是神奇的,有趣的,教师应该借此契机激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衔接教学是笔者的一次尝试,希望以此为基础,多多探索化学教学中的关于初高中衔接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们进入高中之后能快速适应,快乐学习,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创新设计研究[J]. 刘桂敏.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8)
浅析新课程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J]. 闫书娥.教育教学论坛.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