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2019-10-21刘立娟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刘立娟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而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及时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特征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述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整合和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其次,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语文学习和其他各科的学习相长的效果;再次,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情感倾向的培养。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所的教材、教师、教室“三中心”论;突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体现了鲜明的综合性特点;实现了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学习方式三方面的整合。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获得的答案各式各样,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找到合理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综合性学习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也不是短期的显性目标,而关注的应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是长远的隐性目标。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3.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语文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具有时代气息,树立超前意识,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亦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三为一体”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办好社报社刊,培植文学业新苗,增强人文素养。

4.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全员参与。运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协调发展,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全程探索,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力求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师生双方、生生之間要双向互动,合作参与。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行动者、实践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活动、在实践、在发展,以获取相关的知识、体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它表明新的语文学习不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语文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在实现语文学科基本目标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过程性、实效性等特点,是语文教育观念趋向成熟的必然体现,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2.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它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而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指出的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如何丰富多彩,都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的目标来进行,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继往开来天地宽,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及时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2]宋少波.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2.

[3]丁心玲.初中语文教科书综合学习部分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