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导向·情境建构·探究互动

2019-10-21周林林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活动策略

周林林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优化与改革,教师在教学时需将语文学习链接到生活中去。基于此,部编版初中活动·探究四个单元的设计归处是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所以教授此单元需结合生活进行活动,从生活中探究真理。基于生活化分析了当今关于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作业布置三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在很多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滥用这种教学方法,脱离文本教学内容,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发展。部编版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所以这四个单元最适合选择生活化策略进行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的不足

(一)“迈”得过大与“迈”不开

教育界一直都在提倡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但在这其中也难免会有些错误的走向,很多教师只重生活化而遗弃了很多传统的文化。教师完全脱离文本,进行过渡“解读”,比如把语文生活化教学形式化,注重生活中的个人体验,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课外活动课”,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更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需要教师带领分析文章,借助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这种方法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手段,不是目的。

囵于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教师虽然知道对语文教学进行生活化教育,但限于成绩羁绊,依然不敢迈开步子大胆进行,所以即使是新内容,新单元,依然在沿用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二)学生缺乏阅读体验与实践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要求我们语文教学既要体现人文教育又要体现实践运用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主体体验,联系生活实际,但很多老师缺乏实际行动,缺乏多元互动。教师在讲授时只在人文性上联系生活进行教育,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也将这种情感融入进去,学生只是课堂上理解了内容,但没有实践,所以最后导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偏颇,生活化的教学只变成了联系生活的说教。

二、生活化教学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阅读适当“介入”生活

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的阅读要求非常明确,选文都是经典文章,教师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要在学生困惑时适当介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即可。

1.讲授文本内容与生活经历相契合

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选择相对应的事例适当“介入”。教师切忌介入过多而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点到为止最好,让学生能够链接到自己身边的生活。活动·探究单元是实用性的文章,而且在单元的前面有具体的任务提示,任务一的阅读要求和提示以及阅读方法具体易操作。

在学习新闻这种文体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联系身边最近发生的“新鮮事”,然后讲给大家听。教师要讲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新闻”或者是自己最近见过的新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新闻的特性,先让学生明白新闻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对这种问题在心理上接受,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生,这样他学起来就简单了。

2.自主寻找生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章

以生活为基点,让学生借助课堂上正在学习的文章,回忆起来以前读过与此相关的课外文章。学生自己对比几篇文章在对于生活的描写和感悟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之间的异同,连接生活,师生共同体会文章中有关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共同的主题,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形成生活与文本的碰撞,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明白以后用这种方法去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

(二)利用学生体验,再现生活情境

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二的要求是学生自主活动,在任务一的基础上进行活动,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活动是阅读与写作的中介,一直以来强调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而任务二的要求是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并且都是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所以既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又为写作积累了感受和素材。

1.运用多媒体动画再现生活情境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教学方法的实现都要借助多媒体,语文更需要这样的教学手段的帮助。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适当地借助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尤其在活动·探究单元当中,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学习直观的操作方法。

这样学生对演讲就不会只停留在课本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中,而是他们确实看到了真实的演讲场景,知道将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与实际演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平时的生活交际以及在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时,为了让听者准确快速地理解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还是需要学习与生活相关的演讲的技巧,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

2.调动学生活动再现生活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探讨文本创设好的生活化情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去演一个情景剧。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二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自己自导自演情景剧是很好的活动方式。

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戏剧表演比赛。选出各科的课代表作为评委,学生自选教材中的篇目进行表演,教师在这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例如《枣儿》这篇话剧小品以枣儿为象征,写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和男孩对父亲的盼望,反应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以这篇课文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演出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思念之情,加深学生对现在生活中很多留守儿童的关心,并且理解父母的爱,这样学生联系生活亲身体验,在情感上进行了一次亲情的教育,对课文中心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将知识和生活相融合,实现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生活要落笔到习作上

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三的习作内容是根据单元文体的特点写,新闻撰写新闻稿,演讲要写演讲词,诗歌尝试诗歌的创作,戏剧学生需要学会写剧本。实用类的写作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表达情感又要逻辑简洁地说明事理,所以这些习作有助于学生的实际交流。

1.习作中要感悟生活

学生在生活化的阅读与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比较真实。例如在撰写新闻稿时,活动中学生设计了关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进行采访的活动,学生将采访写成新闻稿,就是很好的一片文章。

对于诗歌的写作,初中的学生对父母有爱,但是又羞于无法表达,所以让学生以“爱”为主体进行写诗,朗诵给父母听,既学习了语文又增进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戏剧的创作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剧本,圆学生们编剧家的梦。将好的作品张贴在生活区中进行表扬,所以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让学生观察生活,摆脱应试写作的乏味,唤醒内心对写作与表达的渴望。

2.作业布置要走进生活

活动·探究单元没有课后习题,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要以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结合单元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布置作业。促进教学作业生活化,并对提升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成效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实践,促进教学作业的生活化。

在学完新闻单元,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小组的基礎上,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实事、新鲜事,组长进行汇总整理。在学习《枣儿》这篇戏剧,教师借助当今许多留守儿童的现状,写一个调查报告,也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采访他们的生活现状,大家如何去关爱留守儿童,给所有的儿童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这样的作业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无趣,既进行了道德与情感的教育,又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生活化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尤其是部编版新面貌的“活动·探究单元”,其教学更适合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新闻、演讲、诗歌、戏剧的教学,改革与生活严重脱离的教学内容,教师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走进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在语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彩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探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活动策略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Passage Four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