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分析

2019-10-21邹满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提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邹满生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给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基于此,语文教师应从小学教育抓起,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积极探究有效策略对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改进,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得以不断培养,进而促使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之毕生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更应该重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改进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重视学生语感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运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利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大多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可以借助丰富的视觉形象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并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有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学生对枯燥的语言文字产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视觉形象包括教材中的生动插图,声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等等,教师通过这些与文章内容相呼应的生动视觉形象,能高度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知,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利用书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联想,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文中的插图,然后引导学生来进行看图说话。学生从黑板上的“杨桃”二字能够联想到本篇课文与杨桃有关,通过画板上的五角星图案可以猜测一定是杨桃和五角星有什么相似之处,那么到底是什么呢?老师的疑惑表情和不同学生的站位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种种疑问在学生的心中展开,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古代老夫子的摇头晃脑到当下教师的朗读吟诵,朗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富有节奏的朗读去感受语调的平缓急促,品味语言的曲折婉转,体会作者的情感跌宕起伏,从而促使学生用心与作者进行对话,体会作品的美感和内涵,并从中获得良好的语感。

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体会语言之优美、形象和传神,从而促使学生良好的语感得以培养和积累。《观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绝美精妙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壮丽奇景,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理解文本大意,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特别是潮来前和潮来时的生动语言。我鼓励学生通过激情澎湃的朗读去尽情地体会涨潮场面的宏大、壮丽和奇特,将静态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语言转变成一幅幅生动壮丽的图画,从而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三、构建审美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受形象思维的限制,有时很难顺利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观联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意境来为形象思维和抽象语言搭建起一座桥梁,从而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通过合理的构建审美意境,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将头脑中对事物的想象顺利运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来进行课堂导入,为学生构建了丰富、生动的审美意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课伊始,我板书:去年的树,并进行课堂导入:“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故事。可爱的小鸟要飞往南方过冬了,相依为命的大树与小鸟约定好来年再回来给它唱歌。可是,当春天来临小鸟归来时,却没有看到大树的身影。小鸟为了履行诺言,也为了找到亲爱的朋友,它飞过了山谷,穿过了村庄,最后在一盏灯的面前完成了它对大树的承诺。这样的友情你们羡慕吗?这样的守信你们能做到吗?”学生的情感随着我语言的撩拨而起伏,纷纷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课文,并将自己对友情的态度和看法加入到了对课文的理解当中,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续改课文,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经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触发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对有留白和想象空间的课文结局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续写或改写课文结尾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数得。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我就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来改编故事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篇童话故事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文中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象更迭出现,最后以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的街头而凄美结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故事的悲惨结局是社会和时代所造成的。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假设小女孩生活在当下的中国,那么她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情节。这样,我通过鼓励学生改编故事内容,使得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编写出了与原著大相近庭的故事结局,使得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极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地利用视觉形象和构建审美意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通過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和续写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卢瑶怡.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

[2]  洪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7(3).

猜你喜欢

提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