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9-10-21宋丽霞
宋丽霞
摘 要: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展现自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在讲解某一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来。
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对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尽心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是互动学习模式的重要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引进质疑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论语的部分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不是都是正确的?是不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生们会分小组探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人生思想。教师在学生探讨之后,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代表孔子某些偏激的观点,不要盲目的推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深层次的设计,需要从各个角度、多个方位进行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二、拓展教材的信息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工具性,涉及的知识面又比较广,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只能包含部分语文教学内容,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借助图片、声音于一体的优势,扩展书本知识,促进语言文字的动态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扩展知识范围,增加语文教学的信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眼看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方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教学:作者写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写作的背景是什么?然后将文中的圆明园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毁灭前后的照片,结合《十二生肖》等纪录片,展示圆明园的壮丽辉煌,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引导学生在为自己国家的伟大建筑骄傲的同时,也为圆明园的破坏而惋惜。
三、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如下:①预习与复习的习惯;②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③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④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⑤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⑦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學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