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研制度重建的思考
2019-10-21陈其美
陈其美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研制度也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重建。教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领域中的各类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探索活动。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研制度重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对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研制度的重建工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教研制度;重建;建议
二十一世纪,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专业型人才。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良好的教研制度是其前提。目前,我国高中的教研工作主要包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
一、普通高中教研制度重建的必要性
我国于二十世纪初开始实施教研制度。国内的教育学家从教研制度的概念、经历的发展阶段、教研制度对教学工作的作用、教研的本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普通高中教研制度如何重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这些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对于教研制度如何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为教学服务方面,研究的较少。
二、普通高中教研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非主体身份难以激发教研的积极性
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者,是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存在不足之处的人。但就目前来看,教师在我国普通高中教研制度中并非是主体身份,而是教研制度的配合人。我国目前的教研体系是以教研机构为首,通过教研人员依靠高层行政推动低层的方式来开展教研活动。这种将教研活动作为布置任务方式的教研体系,使教师处于被动的接受身份,不利于激发其教研的积极性。
(二)教研形式过于程序化
教研机构在对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中,教研形式过于注重程序化,对教师撰写教学经验、教学心得、申请科研项目等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按照其规定的形式完成。这种程序化教研活动,使教研内容与教师实际教学很难联系到一起,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以规定的方式进行教学上的交流和讨论,這种过于程序化的教研形式使教研工作难以达到真正效果。
(三)教研结果过于空洞
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但目前教研制度更加关注对教研效果的评价。这种教研结果过于空洞,没有实质的内容,教师把教研活动当成发表论文的多少等,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因此教研活动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且我国高中的不少教研活动是针对高考而进行研究的,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违背了教研工作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普通高中教研制度重建的建议
(一)高中教师要成为教研的主体
高中教师应该成为教研的主体,将教研活动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来,用教研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和分享教学心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教研主体的作用,努力提升教研水平,从而切实保障自身的教研活动能够获得实际效益,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乐趣。
(二)要增加教研制度的灵活性
学校教研是以激发教师的主观兴趣和自发意识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外在的硬性条框来规约的,在教研制度重建上要体现出灵活性。教研机构在构建教研制度时,应该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尤其是教师的意见和心声。科学合理地制定教研制度,应立足于学校当前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灵活性,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可以有更多的空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
(三)要保证教研活动的长效性
制定合理的教研制度,要对教研工作有规划性,保证教研活动的长效性。科研活动需要长期进行,良好的科研制度的构建,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清晰的预期目标以及长远目标,既要关注近期,更要关注未来。
此外,要对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必要的记录。教研人员需要将教师们的教研成果分类整理,进行资料的存档,进而将优秀的成果通过交流分享给更多的教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我国教研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制度,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对教研制度进行合理的重建,这对我国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在工作当中要将教研的成果真正运用到教师实际的教学中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做一些形式化的工作。希望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完善教研制度,使我国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鸿,方小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3(07):31-33.
[2] 刘月霞,马云鹏.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征、条件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