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方法
2019-10-21彭辉
彭辉
摘要:车辆的不断增多,对交通产业的基本需求日益扩大,也对道路桥梁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工程实践中需要拓展精细的工艺技术,合理的预防桥梁裂缝病害问题,以此全面提高交通产业的运维效率。因此,必须系统的分析裂缝的基本成因,以合理的技术改善混凝土拱强度的负面影响,进而有效地提升桥梁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裂缝的形成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办法。
关键词:裂缝;道路桥梁;成因;预防
桥涵裂缝病害问题不仅降低了主体结构的耐久度,还影响了桥涵自身的美观功能,甚至会直接破坏混凝土的基本功能。由此,使用精准的操作有效预防各方面因素引起的桥梁裂缝现象,对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防渗漏性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进而改变裂缝对桥梁的负面影响,对提高产业的社会效益有着积极的价值。
一、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病害的影响
现阶段桥梁工程中大多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主要是由于其工艺技术较为完善,且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为低廉。但是裂缝病害的渗透作用较强,破坏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功能性,进而导致桥梁的整体结构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裂缝也会导致里层钢筋材料被直接暴露于大气表面,若没有经过系统的除锈操作,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容易发生桥梁坍塌、路面沉陷的问题。
二、成因分析
(一)桥梁负载因素
桥梁的负载因素会导致其承载力受到消极影响,进而促使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裂缝的发生。从综合的角度来说,由于上桥的车辆重力因素严重超过负载,且短期内裂缝病害并不会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若桥梁受长期负载的影响且没有得到治理,会导致整体坍塌现象的发生。同时,施工人员在实际设计、规划过程中仅仅依据自身的设计经验和工艺特性,没有依据严谨的方法进行勘察调研,会导致多方面技术的不兼容性。由此,负载设计因素会导致工程的针对性不强,操作质量、规划质量的不科学,极易发生受力因素而引起的裂缝,最终促使整体桥涵的受力不匀称引发的灾害情况。
(二)环境温度因素
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经过有关于气候、温度的技术考察,进而导致桥梁整体受温度因素而发生的裂缝问题。从裂缝发生的角度来说,由温度导致的无规律裂缝对于桥梁的功能性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炎热天气导致的细裂缝和严寒天气导致的粗裂缝,且裂缝的直径都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施工人员对与材料硬化期间的水化热处理不科学,进而导致其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差异过大,接连导致受热不均匀而发生的裂缝。另外,对于材料表面的降温操作中,施工人员对于模板拆除的工艺不精准,无法控制材料本身的收缩现象,促使其压力不均衡现象频发[1]。最后,施工人員对于材料的拉张力因素与强度因素并未作出系统的技术权衡,无法维系材料本身的水分,促使材料本身的温度应力不均衡,导致桥梁重点部位(板角)频繁发生裂缝。
(三)施工操作因素
施工工艺因素、施工材料规范因素的不合理会引发不同病害现象的裂缝。如施工单位的选材技术不合理、复杂工艺处理不规范、施工图纸及其内业资料的调研分析不精准,促使多方面的施工工艺不切合实际桥梁工程需求,从而引发多元化的质量问题。同时,对于某些操作的后期调整方案不科学,没有依据质量体系标准进行二次更正,进而引发不同影响的病害问题,这也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方法
(一)完善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是维系桥梁质量的核心,对提高桥梁本身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施工人员必须精准各项操作工艺,依据严谨的工艺流程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首先,施工人员必须使用系统的方案控制材料的进场操作,强化采购监督,确保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的基本参数和基本型号达到质量体系需求。在实际采购中,应本着IOS9001质量监管体系进行抽样检测,若在操作中发现材料性能的不兼容,应杜绝该材料的进场。同时,对于材料的养护与储存操作,施工人员应拓展合理的养护方法和储存方法,做好控温、除杂等基本工艺。
其次,施工人员应对于施工图纸进行系统的调研,有效权衡各项操作的基本工艺需求,依据严谨的环境勘察和操作勘察结果进行分析,本质的提高核心工程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精准各项操作工艺的质量需求和工期需求,合理提高各项操作工艺的基础精度[2]。同时,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措施,依据标准的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办法有效分析各项操作的成本支出,对机械设备的分配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热的热量管理中,应依据《水泥水花热实验方法(直接法)》进行操作试验,控制材料的热量参数在每千克260千焦以内,有效提高了温控的施工精准度。
最后,需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体系,拓展各项操作的标准工艺和操作方法,让施工人员积极的进行概念、技术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度。同时,技术人员应引进可视化的监控技术进行宏观的操作管理,在软件中分析各项操作的工艺操作模式。若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技术人员应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利用标准的工艺技术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有效提高各项工艺的核心质量,也对施工的操作精准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完善操作设计
施工人员必须本着标准的质量监管体系进行科学的方案设计,在设计中分析裂缝可能出现的位置,结合原材料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桥梁的重点部位,依据公式对其预应力因素和结构应力因素进行测算,权衡跨度较大部位的负载量参数、温度变化区间参数的范围值,对提高桥梁结构的抗裂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3]。同时,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应力的控制,保证其表面温度值在35~78摄氏度之间,这对于提高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能有着积极的价值。另外,必须提高重点部位之间的设计精度,保证拐角的间距值始终维系在10厘米之内,有效降低了由于体积过大问题而导致的裂缝现象。
(三)精细养护操作
施工人员必须使用系统的养护方法,科学有效的对材料进行后期维护。如对于恶劣天气的分析与探索,拓展二次加固的方法于实践操作中,有利于提高桥梁整体的稳定性能。同时,需要作出系统的防治方案,有效地应对地基部位发生“八字形”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的病害情况[4]。同时,需要对基层土质的含水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确保其温度变化情况与施工全面兼容,进而全面提高了桥梁的基础功能,也能预防裂缝病害的发生。
(四)优化环境调研
施工人员必须对桥梁的所在区域进行系统的环境分析,杜绝雷雨、大雪、冰雹等不良天气中进行施工运维。同时,需要对当地的温度差因素进行科学的调研,使用合理的控温技术,有效保护桥梁表面的原材料的功能性,降低环境因素对桥梁工程的负面影响,有效的预防裂缝病害的发生。
四、结语:
道路桥梁作为连接工业、旅游业、农业产业的核心枢纽,有效地提高了各产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必须重视裂缝的发生成因,依据严谨的操作技术进行调整与优化,完善基础工艺流程,提高管理技术、操作技术、养护技术等体系的精度,积极地防治裂缝的出现,全面提高桥梁的整体质量与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徐显利.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J].冶金丛刊,2017(7).
[2]韩剑辉.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7(31):116-117.
[3]王盼.道路桥梁施工环节裂缝成因分析及有效预防对策探究[J].门窗,2018(1):202-202.
[4]马俊.试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环球市场,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