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固定方法的效果对比研究
2019-10-21葛海霞郭姗姗
葛海霞 郭姗姗
摘要:目的:对比老年病人导尿管不同固定位置及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老年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需留置导尿管的86例老年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选用不同位置固定导尿管,并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不良事件情况及固定胶布情况。结果:调查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尿路感染发生例数较较明显少于对比组,且导尿管固定情况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证明差异可见。结论: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及方法的诊疗效果不同,且固定于髂前上棘与同侧耻骨联合中点下缘连线处效果更佳,在留置后不良情况上有很大地抑制作用,且固定更为牢固,不易松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病人;导尿管固定位置;尿路感染;并发症
我国的人口分布现状显示,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这就意味着老年病人占病人总数的百分比将逐渐增高。由于老年病人的新陈代谢能力出现下降情况,且免疫力、抵抗力均较低,临床上常表现为代谢异常、小便失禁或潴留等,给病人的正常生活和治疗增添了很大地阻碍,这就需要临床快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最基本且较为常用的一种诊疗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老年病人的代谢及小便异常问题[1]。在导尿管的固定位置及方法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引发尿路感染、其他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危害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也给老年病人增加了心理负担。本文为了深入对比老年病人导尿管不同固定位置及方法的效果,对我院老年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需留置导尿管的86例老年病人选用不同位置固定导尿管,并观察病人的不良事件情况及固定胶布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老年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需留置导尿管的86例老年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43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2.51±3.4)岁;调查组43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3.18±3.8)岁。研究条件:①86例老年病人及其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并同意参与,签署了协议书并表示配合。②胶布松落原因不包括人为影响。对两组老年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值大于0.05,证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用作对比的基础。
1.2固定方法
留置导尿管的固定准备及基本操作:导尿管选用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男性选用16号,女性选用18号。胶布选用规格分别为2.5cm×9.0cm和2.5cm×10.0cm的3M丝绸胶布。按照常规科学的方法置入导尿管后,在气囊内注入15毫升的生理盐水,并将导尿管轻轻拉伸至感觉阻力后连接集尿袋,进而形成病人尿道-导尿管-集尿袋的密闭引流系统。注意事项:集尿袋的更换及病人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高举平台法:取丝绸胶布中间位置黏于导尿管并绕其一周,使导尿管高于皮肤3-6mm,再将剩余胶布黏于两边皮肤。
- 对比组的固定位置和方法如下:利用两块不同规格的胶布及高举平胎法将导尿管固定在病人大腿根部9-12厘米处,导尿管跨越于病人大腿上方连接集尿袋,连接位置应低于病人膀胱。
(2)调查组的固定位置及方法如下:在完成固定准备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将2.5cm×9.0cm的3M丝绸胶布贴于病人髋前上棘与同侧耻骨联合中点下缘连线距尿道口10-13cm处[2]。取另一块3M丝绸胶布围绕导尿管黏贴一周,并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第一块胶布上,集尿袋位置与对比组一致。
1.3评价标准
观察病人的住院日常,记录分析病人出现的漏尿及引流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状况,并结合尿路感染例数及胶布松落时间来评估两组病人的固定位置及方法的效果。以尿培养细菌标准值来衡量是否发生尿路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t表示组间差异的检验值,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表示组间比较的检验值,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病人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尿路感染例数比较
经检查,发现对比组出现尿路感染的病人有12例,相比于调查组的3例,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比组置管后的并发症状况较多,与调查组相比,差异可见,且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老年病人的胶布松落时间比较
如表2所示,调查组病人一周后松落例数较多,一周内松落例数较少,其导尿管固定情况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证明差异可见。
3.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解决老年病人的小便异常情况的有效处理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管固定位置为病人的大腿内侧距根部10-16厘米处,而引流管经过大腿上方至床边连接集尿袋[3]。但是随着老年病人的移动,导尿管会受到影响,导致出现漏尿,导尿管牵拉等不良情况,在导尿管移动的过程中易导致细菌侵入,致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不良情况,临床应探索研究能够避免此类弊端的固定位置及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组的并發症发生例数和尿路感染发生例数较较明显少于对比组,且导尿管固定情况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证明差异可见。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及方法的诊疗效果不同,且固定于髂前上棘与同侧耻骨联合中点下缘连线处效果更佳,在留置后不良情况上有很大地抑制作用,且固定更为牢固,不易松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睿瑞. 老年女性患者不同留置尿管固定方法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31-1732.
[2]吴春芳,吴淑燕,张艳艳. 临床各种留置导管固定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75-277.
[3]正月. 浅谈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