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
2019-10-21柳民哲
柳民哲
【摘要】: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一生致力于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了重要的贡献。李达的一生同样也是曲折多变的一生,其后来又脱离了自己亲手参与创立的中国共产共产党,令人唏嘘。通过探究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的李达。
【关键词】:李达 传播 马克思主义
一 李达生平
李达(1890—1966)又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李达从小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1905年考入永州中学,毕业之后,考入北平优级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12年因学校停办,转入湖南工科专门学校;1913年,李达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后因病归国,做了三年药商。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采矿冶金,立“实业救国”之志。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李达开始阅读学习马列相关书籍,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李达思想开始转变,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政治活动上,同时倾向社会思想,开始大量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慢慢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列主义者”。1920年8月,李达回到上海,担任《新青年》编辑。1921年担任中共上海早期组织代理书记,筹备并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1923年夏,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意见分歧而负气脱党。李达虽然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但并未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从事教育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5年发表《社会学大纲》。1949年12月,经刘少奇同志介绍,毛泽东和李维汉、张庆孚诸同志作历史见证人,党中央特别批准李达为中共正式党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和武汉大学校长一职。1966年8月24日,李达去世。
二 中共一大展头角
时间回溯到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名党员。李达作为上海的代表,毛泽东作为长沙的代表,他们俩都在这13名代表之中。作为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中共一大,作为代表的他们已经在我们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重墨的一笔。虽然当时会议的气氛低沉,代表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亲历一重大历史事件。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当时全国只有50多人的政党会在短短28年之后夺取全国政权呢。虽然当时大多数的年轻人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非常表面的。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所作出的前进和努力已经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了。在俄国顾问的帮助下,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他没有出席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当时明确为一个政治团体。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从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表,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等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李达因为他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负责我们党的宣传工作。李达也是我们党内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而对于当时的毛泽东而言,一直渴望着大会的召开,但这个令人激动的大会却没有给青年的毛泽东过多的发挥空间。毛泽东在此次大会上表现的并不活跃。毛泽东后来在斯诺的采访中说:“在上海这次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个湖南人。”这另外一个湖南人就是李达。无论二者在中共一大有如何的境遇和心路历程,中共一大无疑成为了李达和毛泽东的第一次正式交集。后来,二人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与交流。1922年,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担任何叔衡、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职务,与毛泽东一家一起住在长沙的清水塘。1923年秋,李达脱离中共后,在湖南大学担任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27年3月李达又受毛泽东之聘,在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二人也因此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三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夜之间,红旗漫卷全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遭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等的反对和批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如:“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正是这是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传播过程中的这种曲折,我们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初期的传播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正是这种略显幼稚的探索,才有了我们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真理。
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陈独秀、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建立者,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起人,而且也是完全西方化的知识分子中仅有的几个无可争议的领袖之一”
李大钊于五四运动之后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研究会不仅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中共北京最早一批党员的摇篮。其成员有:邓中夏、张国焘、高君宇、刘仁静、罗章龙等。其中张国焘、刘仁静作为北京的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
陈独秀1920年抵达上海之后,把《新青年》出版地也从北京搬到了上海。自此,上海的《新青年》的编辑部也成为了上海的新青年——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激进分子的聚集地。其中有李汉俊、邵力子、戴季陶、沈玄庐等人。他们经常谈论的议题就有在中国成立一个新的政党。
李达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系统化。这里讲的系统化,是指马克思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系统化,当然这种系统化也是相对的。但是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催生之功是不可磨灭的。李达有两部代表性的著作,一部是与雷仲坚合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是苏联西洛可夫、爱森堡等6人合写的著作,他们都是批判德波林的积极分子,时称“少壮派哲学家”。这部哲学著作在当时的苏联有一定的影响。正如李达在“译者例言”中称,这本书是苏联“最近哲学大论战的总清算,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现阶段,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系统说明”。这是译成中文的第一部苏联哲学教科书,在中国颇有影响,受到中国理论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中这本《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精读过的一本哲学教科书。另外一部是《社会学大纲》,这本著作是李达在国立北平大学任教的时候所写,1937年正式出版。出版之后,李达将此书寄给了在延安的毛泽东。这本著作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必学书目。据说《社会学大纲》毛泽东读了十遍。全书约43万字,共五篇,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此书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其特殊的形态和特征,并把当时的社会定义为帝国主义殖民地化过程的社会。正如李达在其第一版序中所说,全国人民,要一致团结起来,集中一切力量,准备民族奋斗,以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李达对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比较大的贡献在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来看待当时的中国问题,进行伟大斗争,完成民族解放就必须用科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作为指导,把精神武装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新生的社会现象,去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種科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郭湛波在其著作《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1935年出版)一书中,对李达及其思想有专门的描述。“中国研究马克思学说最有心得,介绍最早的就算陈独秀,李大钊,李达。”“中国近五十年思想史第三阶段,除冯芝生、张申府、郭沫若之外,影响最深,贡献最大的,就算李达先生。”此评价虽有夸大之嫌,也不失是一种对于李达一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写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学习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2】《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
【3】《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4】《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5】《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41页。
【6】《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0页。
【7】《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8】《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149页
【9】《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0】《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