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9-10-21韩美琪
韩美琪
摘要: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性技术,因此,保证灌溉技术的高效节水性对发展农田水利、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从应用方式以及应用管理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关键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对我国农业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够完善,还存在着相当普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所以加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以此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达到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目前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开发出了多种适合不同地区使用的灌溉技术并进行推广,至今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投入使用,节约大量水资源,使用效果良好。具体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
第一是微灌、滴灌与喷灌技术,此三种方式较为相似,微灌与滴灌主要是利用灌溉设备对植物根部进行小范围灌溉,保证植株能够吸收到满足生长需要的水分即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等水资源短缺地区,而喷灌目前已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设备,均有初期投入小的优势,所以较适合经济程度较为落后的山区;第二是井灌式节水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针对其他灌溉技术无法对水位较低的地下水进行利用而开发出的节水技术,利用专业汲水设备将地下水抽调出来引导至田间,再利用其他类型节水技术进行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田区域水源充足;第三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与井灌式节水技术主要应用于汲水相类似,此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运水过程,将灌溉用水以低于0.2MPa的低水压通过输水管道直接运送至田间,减少水资源在运送过程中的损耗;第四是渠道防渗技术,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内,多采用沟渠灌溉的方式从事水稻生产,此种灌溉方式会使水资源从沟渠中流失,而利用混凝土对沟渠进行打底,则能够有效组织水资源通过沟渠渗入地下;第五是植物调亏灌溉技术,与以上几种针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的技术方向不同的是,植物调亏灌溉技术是从农作物的生理特点出发,根据植物对于水分亏缺的反应人为主动地施加一些水分压力胁迫,进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历程,对植物进行抗旱训练,换言之就是以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方式減少水资源投入,以此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1]。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管理措施
(一)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在开发出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之后,为了使它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比如利用电视公益广告、开展专家讲座等方式,以这些方法向农户传递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使农户对此项技术有充足的认识,并能够在日后的农业生产中主动使用此项灌溉技术,以此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率。以新疆博州温泉县为例,该县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是土地开始朝盐碱化、荒漠化方向发展,使农户收益逐年下降,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为改善此种情况,当地政府积极引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通过技术推广部门加大推广力度,邀请专家莅临有关此项技术的推广讲座讲解有关新型灌溉技术的操作方法与优势,带动了当地灌溉技术水平的发展,有效缓解当地农业发展困境。
另外,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初期投入对农户来说仍较大,所以使此项技术迟迟得不到开展。对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降低农户在基础设备上的经济投入,以此种方法鼓励农户使用新型灌溉技术。
(三)增强农业工作者技术水平
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在进行技术推广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农业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灌溉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简单维修。此项工作同样通过举办讲座来完成,在讲座上系统讲解该技术的使用方法与要点,并对农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也可以通过建立灌溉技术示范基地来完成,在区域中心建立示范基地,邀请各地区、村镇农户代表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此举能够使农户真切感受到新型灌溉技术的优势,相比枯燥的讲座宣传更具有生动性,也更能引起农户注意,帮助其建立使用新技术的决心,在参观教学完成后,由代表向各地区、村镇农户传播新型技术,完成推广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基地建设时,要注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一旦影响周围农田供水,示范基地将宣告失败。
(二)完善技术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在决定使用何种具体灌溉方式时,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如干旱地区使用滴灌、半干旱地区使用微灌,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使用沟渠防渗技术与步行式灌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等,并且要通过种植试验确定适合当地地区合理的灌溉时间与灌溉水量,将季节影响与天气预警纳入到考虑因素之中,如在雨水量较大地区缩短灌溉时间与水量,而较干旱地区则适当延长灌溉时间并增大灌溉水量,保证其土壤含水量能够持续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另外还可以将保水地膜应用到节水工程当中,利用地膜的封闭性阻止水分蒸发,起到涵养水分作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灌溉水量[2]。
(四)注重水利工程后期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农户的文化水平普标较低,所以一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灌溉设备维修工作无法完成,最终导致设备与技术荒废。针对此种情况,政府应组建专业的技术小组,在所辖范围内的各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对出现问题的灌溉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与更换,并教导农户维修方法,以增加灌溉设备使用寿命与效率,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总结:
总而言之,使用滴灌、微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施行改进措施,能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增长提供有效保证,但是需要政府与农户双方面共同努力,将节水技术真切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才能够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军.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5):273-274.
[2]郭建利.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J].居舍,2018(34):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