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
2019-10-21孟祥勇
孟祥勇
摘 要:采油工程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得对其加强重视。自建国以来,我国采油事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更是促使我国采油工程迅猛的发展进步。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和展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新技术;采油工程;应用及展望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是有着很大的发展,进而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而这也是使得很多先进技术得到了迅速且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采油工程中,微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不仅仅极大的提升了采油工程的生产效率以及技术水平,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使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1 当前我国采油工程新技术应用现状
1.1 信息技術的应用
对于我国采油工程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因为其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其技术革新周期也在不断的缩短,所以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提升空间。信息技术具备着可靠性、高效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而这些可以为采油工程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同时还能够促使石油行业更加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石油开采工程通常有着很强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综合性,并且很多作业都具备着较大的危险性。而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则是能够很好的减轻危险性。其中开采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开采设备控制和操作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这项技术需要建立在网络技术、相关硬件以及以及信息技术等实现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工作人员难以进入的位置以及比较危险作业区域的工作需求。其主要就是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等,同时结合各种无线信息传输以及传感器等,最终实现智能作业。在采油工程中合理的应用这项技术,不仅仅能够极大的提升采油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采油的效率。
1.3 热超导技术的应用
热超导技术是随着热超导物质的出现而形成的,并且随着人们对该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项技术的应用也逐渐的变成现实。其应用方式主要就是在封闭管道中添加复合化学剂,然后两端便会形成受热不均的情况,同时其中的介质同样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最终形成气体分子型物质,这些物质会促使原油在管道中更好的移动。因此,其在清理结蜡、降低粘度等问题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1.4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我国现代高新技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大研究方向就是微生物技术,这项技术存在着低投入、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具备着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并且微生物技术在我国采油工程中的很多环节中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清蜡、驱油以及降低粘度等等。不过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微生物技术因为受到优良菌种培养方面的影响,所以其推广普及受到很大的限制,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1.5 纳米技术的应用
当前纳米技术在我国采油工程中的作用主要就是驱油,通过纳米级物质可以发挥出非常好的驱油效果,同事这项技术只需要用水当做介质便能够形成一定的电排斥作用,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采油效率,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石油分子间的粘附力。
2 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虽然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因为各种技术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所以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改进,而这也造成了很多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应用规模也很难提升上去[2]。而传统采油工程技术因为发展时间长,虽然其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不过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了,如果盲目的应用新技术,那极易产生一系列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引发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笔者觉得,未来的采油工程新技术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需要和传统技术有效的结合,借鉴传统技术中的成熟经验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新技术,并且新技术的优势也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技术中的不足[3]。
从我国当前的采油工程实际情况来看,不仅仅需要加强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同时还得提升对石油开采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例如针对信息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来说,则就需要加强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以及相关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为采油工程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得有传统技术当做基础,然后稳扎稳打缓慢的推进。同时,还得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充分的考虑到采油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快对相关技术的完善以及创新,提升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可靠性以及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采油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促使采油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鑫.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2).
[2]王帅.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化工管理,2018,No.487(16):227.
[3]朱信博.浅谈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石化技术,2017,24(3):28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