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安全风险分析预警 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2019-10-21沈伟利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风险安全事故

沈伟利

摘要: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直接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本文通过对安全风险数学分析、研判,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到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切实做到预防为主。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析;事故

生产安全一失全无。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 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 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8.66亿元。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陈家港镇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566人受伤。以上事故教训深刻,直接冲击群众幸福感。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对待,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

1.安全风险分析、研判

事故是安全风险的产物。安全风险来源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生产环境等因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李森博士曾提出系统安全状况的分层次模型。该模型认为,根据系统的分层次性特点,任何系统都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属性分成不同层次。下图是一个系统安全状况的分层次模型。

从图中可见,一方面不论在哪一个层面上,都存在着许多风险或缺陷。这是由于我们对系统各要素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所必然存在的。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在不停的发展,其动态的特性必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使缺陷长期、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有风险的存在就意味着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不解决风险,消除隐患,事故的发生就在所难免。

安全风险函数R=F(事故发生的概率P×事故后果严重程度L);

事故发生的概率P=F(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环境);

安全风险程度S=1-R(P,L);

采用风险判定矩阵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标示。

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概率分为五个等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2.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出其不意的事件常常看起来很突然,难于捉摸,但事实上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持续地搜集、分析、监控影响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指标,从各项细微变化中查出各种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蛛丝马迹,评价危险程度,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进行早期预警,使灾害在发生前就有所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安全预警制度是预防突发事件和规范安全预警行为的保证,是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预警的目的和任务,预警的组织机构,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行动,安全预警的检查与评估等。

2.1目的和任务。预警管理机构通过收集与分析各种安全预警信息,对可能引发险情或事故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做出相应判断,确定预警等级,发布预警信息,警示有关单位、有关人员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御事故发生。同时提示有关单位做好险情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准备,以减轻各种风险造成的危害。

2.2预警管理机构及职责。主要负责安全预警与应急行动的组织指挥;制定安全预警信息发布规定;建立风险信息来源渠道,收集和分析运输安全生产风险信息;审核确定全预警等级,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实施安全预警行动,并跟踪安全预警动态;决定安全预警等级和安全预警行动的变更、终止;开展安全预警与应急事件反应总结与评估等。

2.3预警信息收集与分析。一是对预警信息进行监测,通过提前通报、检查、监督等方式手段,提高的安全信息搜集监测能力,拓展信息通道,准确迅速地掌握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动向。二是对预警信息进行预测预报。通过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可能引发险情或事故的紧迫程度、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预警信息的风险等级。

2.4预警信息通报。有关管理机构或部门根据安全形势和安全检查分析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有关人员通报安全警报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包括:预警等级、预警内容、预防措施等。

2.5预警行动。根据不同预警级别,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突发事件对人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的约束条件解除和危险状态消除后,安全预警管理机构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确认区域内安全秩序已恢复正常时,可结束安全预警行动。

2.6预警检查与评估。主要内容是对处理过程评价、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经验教训汲取、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预警行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估,并通过持续改进,以促进安全预警及预防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2.7严格安全预警考核。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只有对安全预警机制实施严格的考核,对安全缺陷做到“早發现,早报告,早处置”,把安全预警工作落到实处。

3.实施安全预警的作用

3.1 安全管理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实施安全预警,具体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预测、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而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控制。因此实施安全预警是安全关口前移的具体表现。

3.2实施安全预警,有利于强化安全意识。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稍有不慎就会爆发事故。实施安全预警,警示、警告人们对安全生产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自觉,牢固树立安全忧患意识。

3.3实施安全预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施安全预警,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3.4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使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实施安全预警,便于各级领导和每名职工能够定性或定量估价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程度,正确对待安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和追求目标,从而使安全工作实现超前管理、提前预防。

3.5实施安全预警,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一方面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铁路安全预警需要全员的“感应器”。运输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隐患,往往不易被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及时察觉,如果无数双公众的眼睛都能成为“感应器”,再多的问题和隐患,都会被公共安全的灯塔照亮。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风险安全事故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