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莱辛美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2019-10-21周小韵刘子瑞王逸飞支润

青年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莱辛现实主义

周小韵 刘子瑞 王逸飞 支润

摘要:莱辛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其一指明了诗与画的界限,其二是建立了市民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本文立足当时的语境(德国启蒙运动),对其贡献展开分析。

关键词:莱辛、市民剧理论、现实主义

莱辛身处德国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德国封建势力残酷,腐败日益暴露,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在日益觉醒。莱辛正是以其高度爱国的热枕,坚韧不懈的努力和犀利的文笔,向德国封建势力进行全面的进攻。莱辛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横跨多个领域,从不同方面推进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影响最大、涉猎最广当属莱辛在美学领域的贡献。

就美学领域来说,莱辛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其名著《拉奥孔》确定了诗和画的界限,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的特点在静穆的片面看法,把人物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了美学中人本主义的理想。其次,通过他的《文学书简》、《汉堡剧评》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相呼应,建立了市民戏剧的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的理论。

首先以拉奥孔为例,莱辛认为:诗和画是有所区分的。莱辛指出:“拉奥孔激烈的痛苦在诗中尽情的表现出来,而在雕塑和绘画中则被大大的冲淡了。”温克尔曼在总结古典艺术时认为古典艺术要表现一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所以在雕塑和绘画中,为了体现静穆则把表情、动作降到最低。而莱辛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雕塑和绘画应该表现美而避免丑,但是诗歌不适宜表现美,而且诗表现丑的效果也不像造型艺术那么坏。”这是莱辛论诗与画的界限问题的主要观点。除此之外,莱辛认为“绘画更容易描绘事物的静态,诗歌更容易表现事物的动态”,但是从一系列的文献研究来看,莱辛也并不完全否认诗歌也可以描绘静态的事物,绘画也可以叙述动作。因此,莱辛主张“化动为静”、“化美为媚”。而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莱辛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

莱辛的贡献十分卓越,但作为后者的评价我们必须坚持一种辩证的态度。关于诗歌和绘画界限的问题上,一方面莱辛明确区分了诗与画的不同之处,但同时,莱辛又将诗与画的界限加以绝对化,因而在德国艺术领域导致了很多片面的结论。诗与画作为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二者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是相互联系,而非两个领域的孤立静止,这一点是必须加以纠正的。

关于市民戏剧的理论,莱辛要扫清高特雪特所宣扬的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的障碍,取法英国喜剧的典范,即莎士比亚的浪漫型戏剧。莱辛理想的市民剧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悲喜剧混杂演变而来的“泪剧”和英国的“市民剧”。首先,莱辛主张悲剧应该“唤起人对同类人的同情,对共同的命运起共同的哀怜和恐惧。”莱辛有时把悲剧的心理效果描写成类似于崇高事物的心理效果。所以他的悲剧观点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其次,莱辛特别强调戏剧的道德内容和道德影响,他说“一切种类的诗都应该使人变得较好些,可叹的是连这一点还要证明,更可叹的是有些诗人对这一点还在怀疑”(《汉堡剧评》,第七篇)。着重道德内容和道德影响与否是当时资产阶级文艺与封建文艺的分歧之一。这一点,莱辛与狄德罗是一致的。第三,莱辛主张文艺和戏剧要有理性和真实性。他说“谁能正确的推理,谁也就能正确的创造;谁要想创造,谁就要懂得推理”。创造需要天才,天才的特征就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戏剧作品所要揭示的正是这种内在的联系。这是对亚理斯多德“尽情尽理”的要求所做的一番精辟的解释,莱辛坚信亚理斯多德关于“诗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的名言。莱辛认为文艺不同于历史,诗的真实不是历史的真实,他把诗的真实叫做“内在的逼真”,正是这种“内在的逼真”才可以使观看者所信服。

萊辛的文艺观点大概如以上所述。莱辛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他的《拉奥孔》树立了具体分析古典文艺作品的典范,引导了当时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对古典文艺获得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对德国民族文艺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莱辛的戏剧创作理论在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市民剧。在这两方面他的基本立场是反封建的和反教会的,他的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他身处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度时期,莱辛是这个时期大转折的一个重要枢纽。

关于对莱辛的评价,笔者在此引用歌德在《诗与真理》里所说的一段话:“我们必须回到青年时代,才能体会到莱辛《拉奥孔》对我们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影响,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幽暗的直观境界引导到思想的宽敞爽朗的境界。”这就是说《拉奥孔》对当时德国青年一代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使他们由直观转到自由思想。莱辛在当时德国文化界是一名扭转风气的人物,也是近代德国文学的奠基人,其美学思想与贡献在艺术与美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M]. 商务印书馆 , 朱光潜, 2011。

[2]西方文艺理论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章安祺等, 2007。

[3]美学[M]. 商务印书馆 , (德) 黑格尔 (Hegel, 1979)

猜你喜欢

莱辛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身份探索之路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
为什么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