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拉尔夫的多重道德选择看戈尔丁的伦理观

2019-10-21康文静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解构

康文静

摘 要:《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负盛名的著作。自出版以来,就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是从作品的主题,女性角色的缺失和艺术表现手法三方面展开研究。从《蝇王》的创作背景来看,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社会笼罩在二战和冷战的阴影下,人们在道德伦理混乱的时代里对未来感到极度迷茫和绝望。戈尔丁将自己对人类和社会的思考糅杂在他的作品《蝇王》里, 在揭露人性具有恶的一面的同时,也深入刻画了现代伦理道德秩序中的悲剧现实。因此小说《蝇王》对现代社会的伦理意义不容忽视。从最开始与“猪崽子”一起发现海螺,到最后在狼狈逃窜中被英国海军营救,主角拉尔夫在此期间经历的多次道德伦理抉择,反映出戈尔丁对现代西方社会伦理机制重新思考。威廉戈尔丁在作品中抨击了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代表的传统政治文化,和以科学和理性崇拜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构了现代道德伦理的理论基础,提出人性中具有“恶”的一面,“理性”的人并不存在,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的现代道德伦理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伦理观;道德选择;解构

一、引言

《蝇王》围绕一群由于战争原因被困荒岛的孩子展开,起初他们为寻求救援而结成团队并分工互助。但岛上的生存条件愈发恶劣,孩子们需要同时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生存斗争让孩子们疲惫不堪,团体在海螺持有者拉尔夫的“领导”下,摇摇欲坠不堪一击;随着杰克与拉尔夫的一次激烈对抗,团队彻底分崩离析。此后拉尔夫和“猪崽子”亲眼目睹了杰克带着他的“追随者”残忍杀害了同伴西蒙,至此小说中的人性彻底丧失与沦陷,孩子们走向了互相残杀的悲剧结局。戈尔丁曾说过,该小说的主题是“悲伤, 纯粹的悲伤, 悲伤, 悲伤, 悲伤”。这个一部关于人性的悲剧,[1]这也是一部现代道理伦理的悲剧。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政治,经济和文化,并没有推动人类在道德和伦理上的文明进步。国际上,“伪和平”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各国家为了利益相互角力,暴力和战争等邪恶充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物质与消费性社会使得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现代人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危机。社会和家庭中广泛存在的伦理现实问题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秩序与伦理机制问题。在文学领域,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伦理与道德主题,“文学是道德的产物。‘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2]。聂珍钊教授指出的, 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入当代中国有重要意义。这可以激励中国作家和评论家在创作与评论过程中将哲学问题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对《蝇王》这部小说的道德伦理学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警示我们要对现今道德伦理生活进行深刻反思。

二、拉尔夫的多重道德选择

拉尔夫在文中是一个无论从外形上还是行为举止上都充满了魅力的男孩子。在文中的最开头,戈尔丁就拉尔夫的外貌做了详细的描写“象征着是小孩子的凸肚子已经无影无踪,但还没大到会感到难为情的青春期。就从他长得又宽又结实的肩膀而言,看得出他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拳击手,但他的嘴形和眼睛偏又流露出一种温柔的神色,表明他心地善良。”[3]从这我们不难看出,拉尔夫外形是十分突出的。这一点在第一次大家提议选举“头头”中就能看出来。“坐在那里的拉尔夫,身上有着某种镇定自若的风度,又那么与众不同:他有那样的身材,外貌也很迷人。”拉尔夫出色的外表帮他赢得了与杰克斗争中的第一场胜利,他如愿当了“头头”的位置。拉尔夫作为海螺的持有者后,便有意无意地便开始将自己放在他人之上,放在规则之上。“他的发言不能被任何人打断,除了我。”可见拉尔夫自己是制度中的列外。他拙劣地模仿成人世界的运行法则,效仿政治人物的做法。然而在该先打猎还是先盖窝棚这件事上,他与杰克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并且互相不让步,固执己见。拉尔夫坚定地认为,其他的孩子也都跟他一样,在之前的成人世界中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极力想回到外面的世界,所以他坚持主张搭窝棚生火堆,将等待救援放在第一位。此时的他将生火救援当作“绝对命令”强加到他人身上,然而杰克则渴望在岛上释放自己的天性,带领孩子们“‘杀野兽哟!豁喉咙哟!放它血哟!。‘要是能搞到一头猪该多好!‘我必须接着搭窝棚。他们无可奈河地互相瞅瞅,爱恨交加。”至此他们之间的积怨越积越多,之后在一次事件中彻底爆发出来。杰克为了能成功捕获到野猪,叫走了正在负责看守火堆的双胞胎当帮手,他们也因此没有维持住火堆,与求生船失之交臂。拉尔夫急切地盼望能回归家园,视“火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但他们的失职却让他们错过了可能回家的机会。“回来!回来呀!”他沿着悬崖边来回地跑,一直看着大海,发疯似的喊着。”他为错过这次救援的机会痛心疾首,他将全部的过去推到了杰克的身上,以至于当杰克跟他道歉后,他仍坚持怪罪杰克要为此事付全部的责任。此时,我们能看到作为一个“头头”,拉尔夫对这件事的处理不是太妥当,一味的强调“我是头头;我说了算”。可见他已经在与杰克的权力斗争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这次事件为之后他跟杰克彻底的决裂埋下了祸根。

后面面对西蒙被残害致死,拉尔夫也暴露了自己人性懦弱的一面。他无法面对自己竟是个麻木的目击者,便选择与猪崽子一同自欺欺人地为自己开脱。“我们俩是后来才跳的。在一团漆黑中他们什么也没有注意到。无论怎样,你说过我只是在圈子外面———”“那我也是的,”拉尔夫嗫嚅着,“我也在外面。”猪崽子焦急地点着头。“对呀,我们在外面,我们既没有干过什么,也没有看见过什么。”西蒙的死只是一个开端,紧接着“猪崽子”被罗杰用石块砸死,坠落山崖,拉尔夫也被杰克一群人“猎杀”。一个关于儿童的故事却远非一个美好的结局,戈尔丁用一群儿童的血泪史来警示世人。

三、戈尔丁的伦理观

伦理是一种合乎社会规范的社会关系。《蝇王》一书蕴含了戈尔丁对于现代道德伦理秩序的思考,解释了人具有“恶”的一面,人性在陷入伦理困境中有向恶的可能。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于人性的探讨有这么一段话“人性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生产关系形成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应该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决定。”[4]显然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人性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戈尔丁在小说中,借由“蝇王”的一段话,揭露人同时具备“善”和“恶”双重特性,“恶”就是人类自己,不是森林里的怪兽,不是海里来的怪兽,也不是天上来的怪兽。由此可见绝对“理性”的人是不存在的。建立在“理性”人性基础上的现代道德伦理也面临被瓦解的危机。理性主义是西方伦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强调理性对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试图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建构“完整”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来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将其宣扬的价值观念称为“绝对道德真理”。与此相应,从事伦理学研究工作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家则成为“道德权威”。他们普遍走规范伦理学的理论路线,把确立和论证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当成伦理学的根本任务,试图通过强调道德规范性的途径来把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归结为一系列普遍行之有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将他们努力建立和论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视为能够对现代西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的决定性力量。现代西方伦理学试图通过它建构的伦理思想体系来熔铸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思想和伦理精神[5]。在“理性”和“文明”教育下的拉尔夫却压制着自己的道德本性,像外面世界的大人一样,在权力斗争中逐渐迷失自己,不接收违背“规则”或“绝对命令”的行为。然而,道德是主观的,差异性的,模糊的,个体化的。在理性主义下的道德是被压制的,失去了“自治”的权利。所谓的文明社会的礼仪和制度,并没有让孩子在他们的小社会里和谐地生活下去。他们缺少对道德和伦理本质上地理解。当同盟破裂后,他们陷入了伦理精神的彻底缺失,相互为敌,嗜杀成性,完全陷入野蛮人的社会,完全丧失了人的本性,在伦理混乱中走向了毁灭。

四、结语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曾经说过,“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人永远无法摆脱兽性。因此,只是个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问题。”[6]所以《蝇王》的主人公拉爾夫不是绝对意义上“善”和“文明”的代表,人性都具备善恶两方面,只能说人在特定情况下,就像文中那样没有制度和道德的约束下,会有倾向恶的选择。所以我们用“善”与“恶”这样二元对立的方式分析《蝇王》的主题并不合适。戈尔丁在荣获诺贝尔奖之后的演说中这样也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期望:“人类需要更多的人性, 更多的爱。有些人希望有某种政治制度来创造这一切; 而另一些人则希望用爱来创造这样一种体制。我的信念是:人类的前途在于这两者之间”。[7]《蝇王》这部作品虽然问世很多年了,我们仍能发现这部作品对当今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激励我们反思自己,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生存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出路。

参考文献:

[1]Baker, JamesR,“WilliamGolding: ThreeDecadesofCriticism[C]// JamesRBaker, CriticalEssaysonWilliamGolding. Boston: G.K. Hall& Co.,1988:4-15.

[2]陈世丹.冯内古特重构生态人类社会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第30卷第3期

[3]威廉尔丁.蝇王[M].龚自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向玉乔.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危机【M】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2期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小说卷)[M].郑州:黄河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解构
还原
多样解构
解构
重塑与解构
解构风格愈发兴起7月重点关注鞋款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Moschino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解构神学之解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