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

2019-10-21岳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阐释体育课研究

岳腾

摘 要: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对国民的健康水平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而体育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件中多次提及,所以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 阐释 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相关文件的出台,从宏观层面到具体如何做以及达到的标准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规划。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离不开健康。因此,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阐述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阐述与实践路径分析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找出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出更好发挥体育课程功能的途径和办法,为学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梦服务。

二、现代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

1.塑造强健的体魄是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的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需求的实现前提都是人强健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紧张快速的生活方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但是近年来我国体质健康调查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另外,体育在学校教育当中的地位,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不被重视,以及家校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影响下体育课不能开全开满,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繁重的课外作业、升学压力以及手机等外界诱惑更使得学生不想动、不愿动,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不仅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将来就业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刻不容缓,那么对于学生而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性特点,对于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自己从事的职业,比如对于航海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一部分未来要从事船员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体能,具体来说的话对于学生的平衡能力、抗眩晕能力、攀爬能力要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塑造强健的体魄是体育课程功能基础,也是体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

2.促进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的保障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光是知识、技能储备,更多的是一个人全面的素质。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身相比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竞争力要低,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出色的心理素质,很难在竞争中实现超越。

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发展智力,通过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紧张,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保持心理健康。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瓶颈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隐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共体育课程

(1)课程理念落后

课程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本身的一种基本认识,关乎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理念的先进与否,也决定了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理念较为落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并未得到贯彻,课堂上仍以传授动作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未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课程内容同化性倾向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契合度不高,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过少,体育保健等理论知识传授不足,忽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职业病及预防知识欠缺、片面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

(3)课程实施呈现弱化倾向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示范讲解结合学生练习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灌输式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积极性和兴趣。另外,体育评价仍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客观全面评价事物的能力。

2.体育教师自身问题亟待解决

(1)体育教师外在压力较大

由于近年来体育教师的引入程度远远低于学生扩招的速度,师生比例甚至达到1:400,导致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繁重,另外还要面对来自职称评聘、家庭和学生的压力,使得体育教师不能完全把精力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继而影响体育课程的质量。

(2)体育教师内在动力不足

相比较职业院校各专业课程,学校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使得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功能。

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功能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

各类职业院校应重视体育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体育师资力量的配置要更加合理,学校还应着力解决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职称评聘方面的矛盾,为体育教师“减负”,另外相应增加体育教师教学进修和研修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扩充体育教师“眼见”,真正让体育教师投身教学中去,增加体育教师课堂创新动力。

2.健全学校体育设施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经费投入,增强各职业院校体育设施硬件实力,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實施打下物质基础。满足学生在课上课下对于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要求。

猜你喜欢

阐释体育课研究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讨厌的理由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