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一小步,成长一大步

2019-10-21唐美兰但红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父母学情同伴

唐美兰 但红玲

摘  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读懂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读懂学生,便拥有了与学生相同的语言和密码,拥有了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本文从读父母、读同伴、读学情和读活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读懂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为“以生定教”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读懂;父母;同伴;学情;活动

在教育教学中,懂学生,比爱学生更难得,也更重要。懂是理解,是信任,是支持,更是尊重。读懂学生,便拥有了与学生相同的语言和密码,拥有了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清风徐来,花自盛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懂”就是其中的清风和春雨,让学生在于无声处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读父母

在教育的外部环境中,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从某种程度上看,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读父母,是读懂孩子的前提和基础。

家访是读父母的有效渠道,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方法,了解家长的性格、职业,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态、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的表现,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寻求孩子的发展点和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在家访的过程中,读出那些隐藏在共性表象后的细节,读懂细节背后之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家访,不能只是表面泛泛而“访”,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专业的指导,并进行访谈记录,配合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才能把家访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落实为读懂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打下基石。

读同伴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着微妙的影响,它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儿童的个性、社会行为、价值观以及态度,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动因。在青少年时期,儿童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同伴关系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伴关系将成为儿童确立自我,寻找自我同一性的重要参照系统,预示着个体成年阶段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研究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伴构成的环境对学生有最大的、最直接的影响。与师生关系相比,生生关系更经常、更随意。关注学生与之来往密切的个人或小团体,从同伴身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学生。

读共性。在一个班级中,我们往往不难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学习团体,成绩差的学生有玩耍团体,喜欢打球的学生有打球团体,爱好读书的学生有读书团体等等,团体有大有小,有两人的也有多人的,不同的学生因为其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相似而组成相应的团体,在同一团体中相似的行为特征让同伴更容易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行为,所以,老师可以从不同类别的团体中读出学生的共性。

读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不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读懂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在团体和同伴中的作用和表现中读出他的个性。只有真实地掌握了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的教育才有针对性,教育教学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读学情

“教”与“学”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读懂学情,“以生定教”,“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就能实现。读学情,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和与学生的交往的过程中“俯下身来、认真聆听、仔细观察、用心感悟”。

课堂是指导学习、读懂学情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观颜察色,从学生的表情、眼神、身体语言等读出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合理的分析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进度、评价手段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学生表现出身体前倾、两眼发光、面带微笑、微微点头,说明学生懂了,会了,学习兴趣正浓;学生表现出身体松垮、两眼无神、面部呆滞、愁眉苦脸,说明他们没懂,不会,不感兴趣等等。

批作业,是读学情的一个重要手段。无故缺交作业,说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吃苦;作业潦草,说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作业书写工工整整、条理清楚,说明学生学习认真、刻苦努力。作业拖拉,说明学生懒散、缺乏时间观念;作业及时说明学生严谨、自律、守时,针对不同的作业状况采用全批全改、部分批改、面批每个面改、集体批改、学生批改等多种的批改方式。

各种形式的检测是读懂学情不可或缺的评价方法。考试分数只能初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一份试卷的精准分析才是读懂学情的正确打开方式。每次考完试,改完试卷后,教师应及时分析试卷,找出每个学生的得分点和失分点,并做好跟踪记录,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及时中肯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

读活动

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班会、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放飞自我、展现特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全面读懂学生的关键所在。

部分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有的在体育、艺术、科技、书法、摄影等其他方面有特长,有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的性格善良、乐于助人,有的动手能力很强。这些学生比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渴望被肯定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走进学生中去,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读懂学生之于学习成绩之外的兴趣、特长、优点并加以表扬。

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读懂学生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平台。每學年为期一周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离开父母和老师一起在实践基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人的各种天性都被激发出来,此时,是教师全方位多角度观察、了解、读懂学生的最佳契机。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相应个性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社团活动为教师读懂学生的潜力提供了更全面的补充。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课程特别是STM课程,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说呈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老师对那些有特别天分的学生特别培养提供了依据,也为学校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教育因懂得而理解,因理解而信任,因信任而进步,因进步而成长。读懂一小步,成长一大步。教育教学的奇迹往往就产生了。

参考文献

[1]  田冰冰。如何真正读懂学生。人民教育,2018年13期。

[2]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3]  王小妮。上课记。中国华侨出版社。

[4]  杨敏毅。怎样读懂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唐美兰,广州市五羊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父母学情同伴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