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9-10-21曹大根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挖掘渗透途径

曹大根

摘要;初级中学里的《历史》是素质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教师要深入挖掘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渗透的途径。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挖掘;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有近二分之一的中学生存在各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现在,各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应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渗透,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有的学校,第一和第二点可能做不到,但第三点一定能做到。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深入挖掘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历史老师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不肖说,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

1.挫折教育。现在,城市里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名人感人的事迹,如:唐朝鉴真大师,五次东渡日本,均未成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2.坚强意志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过生活的磨难,意志力薄弱、自私、怕吃苦。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很好的一课,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人际关系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娇生惯养。心胸狭窄,自私,妒忌,神经质等不良表现严重。九年级《世界历史》要讲: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八年级《中国历史》在讲辛亥革命时,宋庆龄抛弃舒适豪华的生活,冒着杀头的危险,追随孙中山先生反清革命中去。

4.鼓励后进生。后进生是指所谓的“差生”,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信心和希望,不要讽刺挖苦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释放紧张的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名人的事迹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要学习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小学的时候,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牛顿是个十足的“劣等生”,被周围的人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后,从此发奋读书,成为科学巨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途径

1.培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历史教师

目前,在初级中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就更薄弱了。受中考的影响和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历史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不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信心和意志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其次,历史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心里要有阳关,才能给学生传递温暖。

2.教学目标的渗透

教师既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明确每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在备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案编写时,切实落实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这是历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像这样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教学目标,在历史学科里是很多的。

3.加强情感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对调皮捣乱的学生,增强自信,进行情感教育。用伟人的人格魅力来激励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把历史讲死了。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历史讲活了,学生学的也会兴趣盎然。课堂上,让学生自由交流,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使他们享受平等待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无论对和错,对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最热情的鼓励,敢发言就是好的,在班级教学中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与历史教材的最佳契合点,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历史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今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海菊.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33):49-49.

[2]  程传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史志,2015(5):204-205.

猜你喜欢

挖掘渗透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