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2019-10-21侯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管理对策环境污染

侯威

摘要:当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崛起,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数据信息的庞大与复杂构筑了系统化、全面化的数据库,所谓环保大数据,即针对各项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生态环境调查、环境执法、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环境统计等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下转化为实时信息并联网发布,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探究价值与巨大的应用效益。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环保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简单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环保大数据;环境污染;管理对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科技化逐步推进,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世界逐步从信息时代迈入大数据时代。概括来说,大数据是基于数据处理模型和云应用程序,由数据组合,集成和共享的数据集合,以形成智能知识和资源服务。它结构复杂,数量多,品种多。当前,切实有效的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已成为各行业和各领域都在深入试验的主题,环境污染防治等相关的环保产业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各种环境包括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就此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参考。

1 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应用的重大意义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环保大数据方面的尝试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早已在环保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保大数据的意义在于:

首先,大数据转变了人们的态度与思维,使其从整体上认识与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继而对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监督意识,将环境保护工作从小范围的监测、实行转化为大范围的监督管理,并不断进行探究与创新。

其次,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与管理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与系统进行密切的合作,因此,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源就需要得到充分的共享,大数据所具有的传播速度快、共享方式简便、成本价格低等优势使得其成为共享的最佳途径,一改传统业务的低效率工作模式,为环保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

最后,大数据具有能够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意义。“大数据不等于大量的数据,也不等于种类繁多的数据信息。”大数据信息具有良好而紧密的关联性,能够不断挖掘出新的价值,创造出理想的融合数据,继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

2 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

在对环境进行监管时会涉及到很多种类,其中就包活:对水质的监管、大气污染的监管、气象数据等,并且这每一个监管都是归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管理的,但是如果想要将这些污染进行更好的调研,就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考虑。我们目前为了改变数据传统的根据系统进行条块分割造成的对数据利用的限制,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并具有数据维护管理、数据服务、数据共享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为决策者提供360度视图,支持科学决策。所以,首先,应该有统一的信息资源库。

2.3 增强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目前,发布数据的主要方式需要发布者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为单方面的线性传播,导致受众会过于被动。在进行发布时,发布者需要将数据的格式与内容进行设定,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为了增强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创新力度与达成人们的多方面需求,需要增强互联网技术与自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将传统的传播模式革新,转换为双向传播模式,构建功能性、综合性更强的环保数据服务平台,加强数据服务的个性化、互动性。

2.3以认知计算与数值模型为基础,构建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各种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针对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创新,需要正确使用模型。为了提升发现环境污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以使用数值模型的过程分析技术,可以对环境受到重污染的过程典型时期与各种田间下生成的污染物分布状态、演变规律进行快速模拟与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以获得污染物的密度、根源、去向。一方面,将污染物的种类或污染源区域的差异作为基础加强污染源的各种效果。模型可以将种类与分布区域互相融合,加强污染受体的分析准确性、系统性。另一方便,模型可以将污染物的沉降过程与化学模式互相联系,从而将污染情况全范围地进行展示。使用认知计算增强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决策能力,将应急管理创新成为常态管理。例如在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期间,我国环保部门已经积累了较多环境污染防治应急管理经验。通过认知计算的结合,将管理经验应用到其他管理当中,可增强环境污染防治决策的水平。

2.4建设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密度监测网络,形成全区域、多方位的环境监测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模逐渐被扩大,各个产业的结构也逐渐被优化。这也使得城市的环境在人口规模逐漸变化的同时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城市环境监测点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城市变化的速度,在质量监管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建立以物联网的高密度为基础的监测网络,从而形成固定的监测站点,是监测实现全天在线监测,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监测的准确度。

3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通过相关体系、模型的构建,增强环保大数据的应用效果,提升数据的共享性、实效性。还需要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认知计算等各项技术,增强环保大数据的应用效果,使环保大数据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共享与应用,从而增强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水平,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

[1]詹志明,尹文君.环保大数据及其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16(6):44-48.

[2]郑跃君,严翔.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应用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10):60-61.

[3]卢朝晖,朱晓蕾.纳米技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07):120-121.

[4]蔡志丽.环境污染防治大数据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7.

[5]杨燕雪.环境大数据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7.

(作者单位:聊城市环境监察支队)

猜你喜欢

管理对策环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