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果的几种途径

2019-10-21明雪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综合素养教学模式

明雪

摘 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知识、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素养 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提升途径

语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化学生文字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只有顺利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够进行后面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成效进行重点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拓展学生想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面对未知事物时他们会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成效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学生思想、认知启蒙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作为综合类语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的理性学习,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枯燥的文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重视,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拓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讲解时,教师首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能够重新长出来,为什么小壁虎要向其他动物借尾巴。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课文的专注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积累不同的思维和想法。此外,通过聆听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分享获得多种不同的思维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动物肢体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实现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应用情理交融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和判断是模糊的、懵懂的。传统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只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课文讲解,这样会降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得不到健全地发展[2]。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改变原有的教学现状,通过应用情理交融的方式,寓情于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情感元素进行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处理,通过丰富学生的感性顿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理性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所蕴含的各种人生哲理、思想情感以及审美化元素充分展示给学生,从情感体验及认知方面打动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学习。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字词的理解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取重复记忆的方式让学生记住字词。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文字内涵,其学习效率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之下,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贴合,将教学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乌鸦无法喝到瓶里的水”。这时,很多学生会说课文中“瓶子里的水太少,瓶口小”的结论是正确的;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就会说:“会不会是乌鸦的头太大啦或者是乌鸦太胖了,所以喝不到水”;还有一些孩子会思考:“是不是因为乌鸦的嘴不长也不够尖,所以伸不到瓶里去喝水”。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抹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肯定等方式趁热打铁,让班里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一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方面都属于比较欠缺的阶段,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启蒙都离不开小学语文的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和现代化知识和科学技能相接轨,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整体成效。

参考文献

[1]邓玉香.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江西教育,2018(27):51.

[2]樊杰.提升小學语文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4(24):

125.

[3]张常伟.试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259.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综合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