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机型、复杂生产形势的质量管理方法
2019-10-21刘杰
刘杰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飞机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飞机制造工业展现出多机型、军民机混合生产的需求,并且呈现出长期保持此种复杂生产模式的态势。在此情况下,面对内、外部的压力、资源短缺、研制技术难题、人员素质不一等问题,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以保证产品高质量交付用户是飞机主制造商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多机型;军民融合;全面质量管理
一、背景
1、机遇
航空运输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的民生。2011年至2019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平均增长12%,预计到2030年,民航市场的需求人次为17亿,人均乘机1.2次,国内民机数量存在巨大缺口,国内民机制造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仍然很多。而我国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动了一部分发达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态度仍然是消极和不友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军机的制造能力,始终保持世界前列地位,以维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挑战
虽然我们迎来了军机与民机协同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方面:由于军、民机融合以及同类飞机中不同机型的生产融合,存在培训要求、人员素质不一的情况,产品质量并不能稳定满足要求,而是受“人”的影响较大,质量状况与人员技能、责任心直接挂钩;
2)标准方面:不同机型之间制造标准及要求不一致,容易在机型转换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
3)生产节拍:由于个机型的生产周期、配套条件各不相同,在不同机型转换过程中容易产生生产节拍不稳定、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可能引发超出波段时间内的生产能力的任务安排,从而引发安全质量问题;
4)管理制度:由单一机型向多机型混合管理的过程中,需制定有效、规范、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代替人为管理,促使生产线自主、高质量运行。
二、问题分类
根据生产环境与资源,飞机制造现存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人为因素质量问题
人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疲劳、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时间压力等等,都是影响基层操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因素【1】。同时,操作人员本身的技能水平也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益。人为因素质量问题是产品质量管理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迫切整改的问题类型。
2)技术因素质量问题
技术部门是优化生产,提高效率和品质的主导者。高品质的产品源于技术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生产设备及工艺方法,因技术方法不完善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隐患较难发现,且纠正实施代价较大。
3)管理因素质量问题
因人员安排不合理、生产作业计划排布不当、流程及目标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产品质量隐患、质量问题、以及员工质量向心力下降等负面结果的,均为管理能力缺少导致的管理因素质量问题。在生产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对于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因管理不当产生的质量问题日益增加。
三、措施
1)抓总抓重,全员培训
针对全体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将各个机型的生产要求、特点、独特的标准规范
及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部位以图表、文字、实物照片、便携手册等形式制造成专项培训教材进行培训和展示,强化标准的唯一性和操作的合规性,将操作要求可视化,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以减少人为因素质量问题的产生。
2)合理制定交互生产计划
①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代替人工进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②根据现有的资源、环境、大的节点安排和配套情况,科学制定交互生产计划,保
證生产不间断,同时相对固定各个站位的主管操作人员,保证生产质量。
3)采取创新的质量管理模式
①采用质量积分制度,将职工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薪资、职务、晋升渠道及培训资源等进行挂钩,以有形的积分对质量业绩进行激励,创新的采用新的管理制度增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活动,除传统QC外,通过质量辩论赛、质量主题晚会、质量改进项目发表赛等新形式的质量活动,让质量的概念入心入脑,达到全面宣传、直击全员的作用。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针对性措施的实施,在人、技、管方面取得了一些列新的、显著的改进成效,具体有:
1、人的转变
1)职工质量意识增强,质量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质量保证自主性提升;
2)质量预防事例增加,职工能够从各方面主动进行质量预防措施的实施和质量手段的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质量改进由被动变主动。
2、技术水平转变
1)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由技防替代人防,减少“人”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根源上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
2)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以这些人才为基础,通过人才传帮带的良好途径,持续改进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质量品牌。
3、管理能力转变
1)流程、绩效、指标更优化,通过各类提升措施的实施,以效果反向检查流程、绩效及指标制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进行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
2)派工及任务安排更合理,通过多机型、军民机混合生产形成个性化的生产作业计划,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为将来承接更复杂的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论人文因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戚晓萍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作者单位: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