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羁绊
2019-10-21马笑鸽
【摘要】:《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人们往往受到其影响过度关注作者“揭发清官藏伏之恶”的独到眼光和政治思想,而忽略了文本其他内涵的阐发。本文着眼于题目,从老残出发,通过分析老残的形象,探究老残身上的“神性”和“人性”(这里指的是人的世俗性)两个不同方面,努力追寻隐藏在谴责背后的另一主题——自由与羁绊。
【关键词】:《老残游记》 神性和人性 自由与羁绊
作为谴责小说的代表性作品,许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从政治批判角度去分析文本,从这一层面来说,《老残游记》是一部为国家(而非为自己)的书。而当我们向内分析时便应该抛开政治期望,从具体的人物形象分析然后挖掘出一些远离政治的,人物内在的、本真的人格和追求。
一、神性的老残
通过老残游历过程中各种事件的发展和解决,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出一个完整立体的老残形象,其中不难发现其形象(人格)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神性和人性(世俗)。下面我们先来谈谈老残形象中神性的一面。
(一)边缘心态
文本中,老残经常有逃离的举动。比如庄宫宝央他留下,申东造请他做官等均不成功。从老残忧虑国家关心百姓等行为中,我们知道他并非是一个懦弱畏权、好吃懒做之人,可是他为什么不做官,不留在对他尊敬有加的达官贵人的身边呢?究其本质,是他性格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边缘化倾向。有治河之才却不愿留下为世俗所累;有断案之能却不接受他人的感激。视金钱为身外物,放浪形骸于山水。如此看来,“世俗”二字放在他身上未免有些牵强了。相较而言,自然是“神性”更贴切一些。
此外,他的边缘心态在他的内心独白中也有所表现。在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和老残一样被人奉承,而老残却视之为浮云甚至厌烦。这种和主流不同的心态将他推向边缘位置,而当他愈加边缘化,也就愈加去世俗化,从而接近世俗的人的对立面——神化。不能否认有性格使然的一面,但是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的主动追求(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二)表现方式
其“神性”主要體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类似于神的高度自由的状态,不为世俗所累;二是“他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刻见解;三则是百姓奔走的仁者之心。文本塑造的老残形象不仅在精神上超脱了世俗的人,在能力上也是世俗之人所不及。《老残游记》通过写老残的“游”——不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不仅身体上得到自由,在其过程中精神上也得以大自由。此外,他梦中有一艘大船身上满是窟窿,这不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吗?文本中多次提到老残“落泪”,老残的哭泣是为了苦难的人们、为了破败的国家,这足见其仁者之心。
心态的边缘化使老残的神化成为可能,而其超越凡人的能力和悲天悯人之心则基本确定了老残形象的神化,在其人格上表现为他的神性。这样老残走出世俗,走向神坛。
二、人性(世俗)的老残
此处所说的“人性”指的是人的“世俗性”,与“神性”相对立。世俗的老残其边缘化的特征便不再明显,积极入世,甚至从边缘走向中心。
(一)江湖老残
在《老残游记》第七回中,因为玉贤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被冤枉致死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于是老残给申东造出法子,讲江湖规矩。我们猛然发现,老残已经不再边缘化了。他颇懂江湖上的规矩,精于人情世故。这时他身上又少疏放旷达,而染上了世俗气。在第七回,老残的形象更加多元立体,他的身上同时闪着神性和人性,而此时的老残也更加万能了。此时的老残虽有世俗气,却非俗人,应该说是游戏人间的神。
(二)贵人老残
老残因为黄河结冰而不能渡河,与黄仁瑞相遇。在与黄仁瑞的相处中他坦然对待黄抽大烟,不拒绝妓女陪同,甚至最后与妓女翠环成亲。这与我们想象中的老残很不一样,这里的老残不仅走下了神坛,我们也看到了他人欲的一面。这里的老残成了铁英,他帮人破案,又因为认识大人物宫保而显得很不一般。他破案的时候也并非像以往一样顺利,比如他不知道毒药是“千日醉”,跑到省城里也没能问清楚。这里的老残也有了性别色彩,他抚摸翠环的脸,怜悯翠环的身世,帮助翠环赎身等。后来在黄仁瑞的设计下和翠环结婚,他也并没有生气而是顺水推舟便成了亲。此时老残便不自由了,他有了家人便更多了点“人味儿”。
特别是老残破案的章节,简直就是中国的福尔摩斯。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一眼看出里面的猫腻,反而是用一种严谨的态度追查线索,讲科学、求证据,力求人证物证俱全。在收集物证的过程中,更显出他作为普通的人的聪明才智。比如他派许亮到吴二周围潜伏以获取证据,迅速找到青龙子获得返魂草。前面的老残不属于人间,只是过客,他不可能停留,总归会走,是自由的;而这里的老残停留下来,全心扑在破案上。而这一段的破案描写和整个小说的结构关系似乎也发生了断裂,失去了前面“游记”疏放的气质,立于“物外”的的状态,而是深入案件,从边缘的转向中心,成为破案的关键。在这里老残变成一个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世俗的人了。
三、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通过分析老残形象的不同方面,我们发现他身上体现出类似于矛盾的融合。神性与人性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结合,老残是生活在世上的人,所以他不可避免的带有物质生活层面的世俗色彩,而在精神层面他却是追求大自由,所以也带上了逃离的色彩。人性(世俗)的羁绊和对神性的向往是老残形象背后的意蕴,也是无数的老残们身上所共有的色彩。这些看似矛盾背离的两个相反的方面,在老残身上却显得和谐起来,神性和人性在老残完成了统一共存。
在第十一回借黄龙子之口说出世间万物之道,万物皆相伴相生,然后共同存在于一个更高一级的系统中。那么,从这里出发老残形象中神性和人性的融合便有了其合理性。
许多学者着眼于文本中体现的谴责意识,而忽略了老残身上矛盾的融合。当我们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入手,发掘老残存在状态中看似相悖的两个方面,老残作为独特生命个体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自由和羁绊的共存,老残形象也具有更加复杂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马笑鸽,女,汉族,河南大学 文学院 2016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