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主义实现的根本逻辑和内在依据

2019-10-21朱斯瑶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共产主义

【摘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为终极目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了解共产主义的内在依据和其实现的根本逻辑,才能敏锐识别并反驳敌对势力对共产主义別有用心的诋毁与歪曲。把共产主义理想同现实相结合,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热心和信心。

【关键词】:共产主义 基本特征 根本逻辑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首先需要判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往对共产主义的了解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似乎唾手可得,例如赫鲁晓夫的“土豆加牛肉”和上世纪五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如今有些人却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如空中楼阁只可远观,避而不谈。唯有在经典中勾勒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探讨其实现的根本依据,才能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本文从经典著作中还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基本特征及其实现的必然性。

一、共产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用一生考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运动的矛盾运动过程,提出共产主义思想,笔者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出发揭示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根本上批判了一切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科学的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阐明了“实践观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人的历史活动出发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不仅阐明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历史作用,并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而且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奋斗目标和理论原理。

(一)现实中的运动

在《形态》中对共产主义这样描述“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不是具体化的现象描述不是理想不是信仰,而是真正也必将会达到的。如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样,是一种社会形态,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需要而出现,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定的变革。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他们基于社会的现实和生存状况实际反对并改变不合理的现存事物,使世界革命化,从实际出发改变现实社会。因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解放不是靠人们虚构想象出来就能得以实现的。周围存在的一切不是开天辟地就存在的,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人们立足前一代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积累下来的。这也是马克思同其他哲学家的不同点所在,他们只是用文辞指出解释世界,而马克思则是切实的改变世界。

(二)具有世界历史性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2】这也是早期共同胜利论的依据所在,马克思这一论述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并没有方向性的错误。这句话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提出了两个具体的要求。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商品经济达到世界普遍交往的水平。这是为了论述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和占统治地位的共产主义领导下的民族同时行动才能实现。如今共产主义的发展同马克思当初的设想形成了一定的偏差,但却不影响共产主义将会是全球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历史上首个地域性共产主义的实践。但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坚持使用社会主义经济,忽略了作为地域性共产主义的特殊性所在。面对当时的特殊时期,利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来强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而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我国在借鉴苏联发展的经验以及总结自身发展的缺陷和不足,创造性的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刺激市场活力,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地域性共产主义的中国焕发蓬勃生命力。因此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断言任何交往的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共产主义的论断可以根据地域性的差异和具体国情的特殊性而选择适用的政策去改变自身的不足使之适应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应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执拗运用死板的教条去强行改变,因此而维持的社会主义终不得长久。

(三)共产主义具有经济性质

1.对私有制的扬弃

《形态》里曾这样描述“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成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3】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所有制问题,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形式就是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目的为追逐剩余利益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消灭私有制,而是消灭异化的压迫人的所有制。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4】不少学者对《宣言》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5】产生错误的理解,原因是译文的不准确性。俄罗斯《真理报》文章曾专门考究过这个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文中用的不是Abschaffung(消灭)而是Aufhebung(扬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全面抛弃,另一个则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东西,保留能促进新事物发展的积极一面。私有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消除的,只能逐步改造现存社会,在充分发展私有制创造了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有可能私有制中产生出更高级别的公有制,私有制不是被简单废除的,而是逐步被公有制所代替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6】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共产主义不仅不去消灭私有制,相反,马克思还曾对私有制的存在和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在《宣言》中从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以及开拓了的世界市场导致的交往的扩大等方面论证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资产阶级利用私有制经济制度,为追逐剩余价值将资本聚拢扩大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雇佣工人、创立更大的城市,不断积累资本,发展生产力。

但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太过狭隘局限,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其弊端也在不断暴露。“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8】资产阶级社会不允许在对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进行变革,使其混乱重重。共产主义应在对私有制扬弃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产生高级别的私有制,从中孕育出适合共产主义土壤所需要的公有制经济所有制。

2.共产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只会有贫困,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了。”【9】生产力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的衣食住行提供物质保障。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满足生存所需的资料,例如原始社会人民为了生存刀耕火种,从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以求生存;第二个事实是已经为满足需要而生产出的劳动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能在生存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物质文化满足;第三个事实则是在生存条件得到满足的状况下进行繁衍,生生不息。这三个事实不是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是一直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成熟的生产力条件下强行发展共产主义,带来的只能是灾难,资本主义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彻底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不能自然而然的顺应历史发展的脚步脱胎换骨的发展出来,

如果产生出无法与现存的生产力和交往的现存关系匹配的生产力,那么生产力会变成破坏的力量,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在资本主义的尽头,给与其毁灭性打击的原因一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匹配性。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生产力了,已经不能再对生产力起到促进效果,反而成为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它必须被替代,而能适应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社会制度则必须是也只能是共产主义。

(四)实现人的发展

至今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在利益分配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充分发展后,实行公有制,实现人对物占有的平等而后带来了人和人的平等,人对人的剥削一消失,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失,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阶级因此消亡。人的异化情况大大降低,人们不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成商品进行出售和被重重剥削,工人找回他们曾丧失的独立的性质不再被简单被看成是劳动工具,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会建立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师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0】

二、共产主义实现的根本逻辑

任何历史事物的生成发展和灭亡都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那么对待历史事物,不应秉持个人的情感色彩与偏见进行评价,应向在评价历史事物中备受推崇的黑格尔学习,理性辩证的分析历史的趋势。“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在他看来只有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事物才具有现实性,事物的合理性判断在于是否符合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那么如何看待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马克思的主观臆断,而是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行合理推断的,是运用辩证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新事物的产生已经旧事物的灭亡为基础进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变革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上文已经论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公有制所代替,以及共产主义必然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马克思除了“两个必然”还提出了“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现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且通过不断的改革弱化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还在迅速发展,因此短时间内全球化的共产主义不会到来。我国自建国以来通过总结失败与教训,摸索出一条适合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直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進入共产主义。

判断事物的必然性要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唯物史观从物质和经济的层面上论证了社会更替的必然性,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依次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最先进的生产关系,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剩余价值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资本家一味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榨取工人的劳动剩余价值,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工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却越来越低,造成需求与供给矛盾。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甚至无法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社会再不能让他统治下去,资产阶级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综上所述,笔者立足经典原著,从原著中抽丝剥茧,概括出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得出共产主义的优越性与资本主义的不足所在。通过论述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最终得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规律使然不可改变的结论。

【参考文献】:

【1】【2】【3】【9】《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5】【7】【8】【10】《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1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朱斯瑶 ,19931207,女,新疆石河子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共产主义
我国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诗歌集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