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
2019-10-21李国贞
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整理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具体的护理措施,推动治理疾病的最佳护理措施的运用。结果:随着对患儿的精心护理和细致治疗,患儿收效较大,最终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小儿肺炎,要从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出发,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结合专业的医疗设备,才能减少患儿并发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想缩短患儿治病病程,提升其治愈程度,离不开对合理护理措施的运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方法
1 小儿肺炎的影响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有肺炎的婴幼儿会出现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肺炎的发病时期不限,一般冬春季节是肺炎发病的高峰期,婴幼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现象就可能患肺炎。如果患病的婴幼儿体质弱、营养不足,那么就会加重其病情。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被列为我国儿童保健的重点对象之一。这些年来,小儿肺炎的发病率一直占据新高,由于小儿体质差、病情变化大,因此一旦耽误了最佳治疗期,那么就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的病情。所以,一定要把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工作放入重点护理工作之列。
2 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必须保证病室内有新鲜空气流通,而且控制室温,使室温达到正常温度,即18~22 ℃,而且要准确控制其室内湿度,使其最佳湿度保持在55%~60%。要对病室进行通风换气操作,在通风过程中要保证患儿的温度,减少其受凉几率。每天需要利用紫外线对消毒病室空气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照射,在照射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患儿的眼睛和皮肤。对条件优越的患儿而言,促进其隔离措施的提升,通过对不同肺炎的分开收治,保证患儿的隔离效果。有的患儿在急救过程中不能进食,要想补充基本能量,就要借助静脉补液和滴管补液的方式进行能量补充。就静脉输液而言,必须合理控制其滴注速度,减少患儿心力衰竭现象出现的几率。
2.2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提高患儿的饮水次数,有助于痰液的顺利咳出。及时对鼻腔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通过使用叩背翻身方式,促进患儿咳痰频率,从而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从患儿基本病情入手,采取相应的治疗体位,从而提升患儿肺部扩张几率,促进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顺利排出。如果患儿病情良好,那么可以进行体位引流操作,如需必要,可借助超声雾化等医疗辅助器械提升患儿咳痰几率。假如上述咳痰方式都不能成功,那么可适当借助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
2.3 吸氧的护理
2.3.1 氧疗前的准备
对吸氧装置进行细心检查,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患儿现状的吸氧方式,在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内盛温度为60 ℃左右的水,从而进一步湿化所吸入的氧气。
2.3.2 氧疗过程中的护理
全面观察患儿具体病情情况,了解氧疗后对患儿的具体效果,借助血气分析以及氧饱和监测等形式对具体吸氧浓度进行准确调节,如需必要,可直接终止吸氧。
2.3.3 持续用氧的护理
鼻导管必须做到一天一换,通过合理方式清洁鼻腔,减少由于分泌物堵塞导致的吸氧效果不好情况的发生几率。患儿在进食过程中,必须及时取下鼻导管,减少患儿由于咽入气体过多导致的腹胀情况的发生。要及时更换湿化瓶中的蒸馏水,通过定期检查和定期消毒,保证其卫生,及时了解患儿的基本吸氧浓度情况,不能通过调节氧流量的方式调节吸氧浓度的高低。
2.4 发热的护理
发热会导致患儿出现全身烦躁现象,一旦发热时间过长,就会增加氧气的消耗量,从而进一步延长疾病的可恢复时间。一旦患儿体温在38.5℃以上,就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一般来说降温措施有两种,一直是物理降温、一种是药物降温,但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最好选用物理降温,因为患儿发育还不成熟,药物降温方式风险太大。常规的物理降温方式一般分为三种,首先是温水洗浴、其次是酒精擦浴、最后是头部冷敷。对1周岁以上的儿童来说,其降温最好方式是酒精擦浴方式。如果有的患儿是高热重症患儿,那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亚冬眠疗法最终达到降温目的。
2.5 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
全面紧密的观察病情,减少患儿心力衰竭现象的发生几率。患儿在发生肺炎过程中,由于有效气体交换面积降低,会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现象,如果病情加重,还有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现象,从而对患儿生命形成严重威胁。如果患儿出现心力衰竭现象,必须马上报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护理。
2.6 饮食护理
在肺炎患儿的饮食方面,一定要鼓励肺炎患儿多吃蔬菜水果,提升大便通畅率。当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时,可以通过喂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的方式減轻患儿症状,减少患儿对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取力度。
2.7 皮肤护理
在肺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患儿的皮肤护理,由于患儿发热就会出汗,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更换患儿的衣服,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为患儿进行皮肤清理,而且要教患儿自己学会体位变换,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儿的肺部淤血情况,促进炎症吸收。
2.8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医生要叮嘱家属,多带患儿接触新鲜空气、让患儿沐浴在阳光中,在锻炼过程中,让患儿使用凉水洗脸,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儿的体质,减少患儿患病几率。家长要带孩子远离人群,及时接种疫苗。医生要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方法,尽早控制患儿的病情情况,提升家长的防护能力,从而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
3 结束语
合理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完善的呼吸道管理和全面的氧疗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兢兢业业的工作,要有观察能力,知晓患儿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通过合理有序的治理方式抢救患病儿童,要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最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吕微,胡秋凌.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4):117+125.
[2]李珊,刘亚楠.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8):117+125.
[3]蒲新奕,贺莉.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3):253+256.
作者简介:李国贞(1988-),女,汉族,云南鹤庆,本科,护士,专业方向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