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0-21赵立娟
赵立娟
摘 要:在高中教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备战高考必须突破的重要难关之一,该门课程的建立对于文理科学生的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实际教学 学习兴趣
引言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这句话很好地强调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未知领域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予以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课题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对新知识表现出渴望。加上高中学习阶段的特殊性,数学成绩在学生的高考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是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办法。[1]
一、了解学生心理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其性格特征发展已大致成型,他们需要在学习或是生活中都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发育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明确自身身份是课堂教育的引导者,不是班级核心。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更多是应该是采用诱导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这种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渴望被认可的心理,也能间接提高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潜在性问题,进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监督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实际房屋建设结构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和以往所学知识对其房屋的各项需要度量物理量进行描述。再结合初中知识,引出《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根据三角形各个边长进行比例运算。最后,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理解各个不同边长的比例运算结果就是为三角函数。学生在已算出结果的前提下,对其加以概念理解,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其运算结果能够自主计算得出,自我认可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这就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征服欲,进而引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可实施办法
1.创设趣味性学习情景。数学知识具有较强抽象性,随着学习年级的增高,其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全面、更具理论特征,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产生畏难心理。教师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应设法将枯燥知识与趣味情景相结合,以一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教授。这样一来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二来可以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具体深刻的理解,使其知识掌握更牢靠。学生对教学情景充满兴趣,就会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得到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性情景,以故事发展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线索进行课程开展。这是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故事,传说印度国王非常喜欢下国际象棋,于是决定对其发明者进行重赏。但令人疑惑的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并不想要什么金钱、权力、地位,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国王在棋盘上放麦子,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后面每格所放麦粒数是前一格的两倍,直到把棋盘放满。这一举动引起众人哄笑,国王毫不犹豫地立马安排下人去准备麦粒。可最后的结果是,国王仓库里的麦粒不足以放满整个棋盘。[2]
学生根据这一运算规律,对每一格棋盘的所需放置的麦粒数进行计算,但运算量过大,学生一时半会无法算出答案。教师此时就以简便方法教授为由,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样将函数数列的抽象性蕴藏在趣味故事背后,能有效增加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使得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对新知识进行接纳吸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对学习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2.结合多媒体设施调动學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学板书为主,但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抽象化、立体化概念的讲授中,教师就只能对学生进行想象引导,无法让其产生切实体会,这也在感知认识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图文并茂的对其数学模型进行表现,具有动静结合、声像并存的特点,就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片、影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对其枯燥数学内容进行教授,能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下,教师更 容易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符合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启发于生活,也将能够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有机联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潜在的但不容易被轻易发现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被老师提出后,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感慨,进而加强其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其思维拓展能力也就能够得到锻炼。数学枯燥乏味的知识被直观、生动形象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对其能产生亲切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畏难心理的出现。
结语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来说难度系数跨越较大,学生适应学习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一定程度的兴趣培养。教师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方式方法是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仅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还要对自身教学操作能力不断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兰兰.关于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实践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94.
[2]张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19.